或然论
学说
或然论作为一种著名学说,在历史上主要有三种含义:维达尔·白兰士的一种人地关系论,耆那教的一种“非一端论哲学”,耶稣会的一种基督教神学
人地关系论
法国的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提出了一种人地关系论,后人称之为可能论或或然论。他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阐述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提供一定范围的可能性,而人类在创造居住地时,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他的这一观点在其学生白吕纳1910年发表的《人地学原理》一书中得到进一步发挥,白吕纳认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等人的观点对法国地理学影响很深,从而形成法国学派。
非一端论哲学
或然论,亦称或许说,在耆那教的推理和判断的逻辑形式中是一种“非一端论哲学”。在古代印度哲学界存在着灵魂不灭论和灵魂断灭论、本体绝对论即执一论和现象杂多论即执异论等对立观点,各执一端,互相诘难。耆那教哲学家认为,这些都是一端之论,片面之见,不足以说明事物的真相,于是提出“非一端论哲学”。或然论作为一种“非一端论哲学”,是耆那教的推理和判断的逻辑形式。他认为凡事总有两端,两端在各自特定的条件下都有可能反映部分的真理哲学基本问题,才能如实反映真理的全貌。耆那教的或然论包含着若干辩证法的因素,但也掺杂着怀疑论诡辩论和调和论的成分。
基督教神学
或然论作为一种基督教教义神学。从历史上讲,他是一种由16世纪的耶稣会发展起来的学说,用以处理当发现不同的权威性典籍不一致时人们应如何做的问题。这种学说主张,如果人们想从事某种行动,且这行动具有某种有利于它的或然性,则人们就有理由采取这一行动而不被指责。这里“或然的”一词意味着为权威典籍所支持而不是为证据所支持。人们可以从事一种行动过程,如果它为教会的权威典籍所许可,至于这种权威有多大分量则是无足轻重的。这一理论的困难在于如何理解责任,并为波尔-罗亚尔逻辑所批评。或然论的出现,显示着作为文艺复兴特征的确定性在某种意义上的丧失。
在另一种意义上,或然论用于指任何要求人们满足于或然性的立场,因为不能获得确定性,或因为很难知道是否能获得确定性。
或然性也用于指这样一种主张,即认为在所有情形都相同的情况下,最简单的理论是最有可能的。当两个理论似乎同等地为证据所支持时,一般说来更简单的那个更有可能为真。
利玛窦就是利用了或然论的观点解决了基督教神学和中国传统宗法伦理不相容的一些问题,促进了基督教明末清初的在华传播,当然这个观念因其理论的过度包容也为罗马天主教廷所质疑,也是后来i引发礼仪之争的根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7-21 22:46
目录
概述
人地关系论
非一端论哲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