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墅堰区(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隶属江苏省
常州市,是常州中心城区之一,旧区名,位于常州市区东部,地处北纬31°43′~31°47′,东经120°00′~120°05′。东、南、北与
武进区相连,西与
天宁区接壤。东北邻近
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
京杭运河、
沪宁铁路横贯境内。
建制沿革
戚墅堰宋时因“世族戚氏卜居”而得名,早称戚墅港,属地武进。
清雍正四年(1726年)置
武进、
阳湖两县时属阳湖县辖,辛亥革命后随武进、阳湖合并归入武进。
民国18年(1929年)建镇。民国36年(1947年),武进县始设戚墅堰区,时辖戚墅堰、焦山、横林、洛阳、芙蓉等14个乡镇。
1949年4月23日,戚墅堰解放,武进县人民政府设址戚墅堰区芳渚。5月,新的武进县戚墅堰区建立,初辖10个乡镇,10月起辖14个乡镇。
1952年,另置剑湖区,戚墅堰区专辖戚墅堰至大明纺织厂一线的市镇地带。
1953年,划归常州市,设常州市戚墅堰区,辖5个居民委员会。1960年改为戚墅堰人民公社,辖戚墅堰、先行、丁堰3个分社。
1961年,复名戚墅堰区,辖戚墅堰、先行2个街道。
1966年,改称卫东区。
1980年,恢复戚墅堰区名称。
2015年4月2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75号):一、同意撤销常州市武进区和戚墅堰区,设立新的武进区,以原武进区(不含
奔牛镇、
郑陆镇、
邹区镇)和戚墅堰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立的武进区的行政区域,新武进区人民政府仍驻湖塘镇延政中大道28号。
行政区划
2007年,撤销潞城镇,设立潞城街道。撤销丁堰镇,设立丁堰街道。
截至2014年,戚墅堰区始辖丁堰、潞城(江苏省戚墅堰经济开发区)、戚墅堰3个街道办事处,7个社区居委会,9个村委会。2015年均并入武进区。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戚墅堰区位于北纬31°43′~31°47′,东经120°00′~120°05′。地处长江三角洲西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常州市区东部。西连常州市天宁区,北、东、南三面分别与武进区市焦溪、横山桥、遥观等镇交界。
气候
戚墅堰区地处中纬度,离海较近,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4℃;雨量丰沛,年均降水量1071.5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日照2047.5小时;无霜期长,年均227.6天;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人口
2010年末,戚墅堰区户籍人口7.92万人,出生率为5.55‰,自然增长率为0.55‰。
经济
概况
2010年,戚墅堰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达69.48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03亿元,同比下降66.7%;第二产业增加值51.46亿元,同比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17.99亿元,同比增长18.7%。
第一产业
2010年,戚墅堰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35万元,同比下降62.7%;完成农业增加值312万元,同比下降65.0%。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0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公顷;蔬菜、瓜果种植面积55公顷。戚墅堰区农村用电量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34吨,同比下降42.7%。
第二产业
2010年,戚墅堰区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267.09亿元,同比增长24.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3.86亿元,同比增长23.9%;实现利税总额21.84亿元,同比增长18.6%,实现利润总额14.27亿元,同比增长19.7%,销售利税率、销售利润率分别达8.0%和5.2%;完成工业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16.0%。
第三产业
2010年,戚墅堰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2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74亿元,同比增长15.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68亿元,同比增长31.3%。
交通运输
距上海西北方向160公里,距南京东南方向110公里。
5条高速铁路—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沿江铁路、宁杭铁路。
常州机场—2011年完成4E级标准改扩建工程,20多条航线直飞北京、广州、深圳、重庆等主要城市。
7条高速公路—沪蓉高速G42、常合高速S38、长深高速G25、扬溧高速G4011、锡宜高速、常溧高速、常泰高速。
京杭大运河—内陆水运大动脉。
常州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最大可停靠7万吨级船舶,可直航国内国际各大港口。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0年,戚墅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共7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77.43亿元,同比增长39.2%,高于全市7.6个百分点。百瑞吉生物医药公司成功吸引国外风投资金4100万元。戚研所研发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19只。获批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5家,专利210件,各类科技项目32项。开展产学研活动6次。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5名,获得科技创新创业扶持资金3600万元。
医疗卫生
2010年,戚墅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人均20元,免费服务项目扩大到9大类22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率先实施,药品让利幅度达26.7%。第七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基础工程基本完成。完善三级世代服务体系,创成“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免费婚检率达97%,创成“全国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
社会保障
2010年,戚墅堰区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分别净增898人、1338人、940人,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8%。农村居民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其中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镇养老保险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100%,人均筹资标准在全市率先达到355元,住院补偿率达57.7%。
2010年,戚墅堰区加大困难群众保障帮扶力度,新增享受廉租房政策家庭117户,享受经济适用房政策家庭114户,公共租赁房26套,连续2年获“省住房保障工作优质服务窗口”称号。发放各类救济救助资金1418万元,五保对象财政集中供养标准由5400元提高到9600元。
城市建设
2010年,戚墅堰区除违章建筑6800平方米,实现全市综合考评“保三”目标。完成城际高铁沿线等重点区域环境提升工程,实施东方东路城市化改造、革新河清水工程,新增绿地60公顷。开展环保专项整治和环保“找差”活动,关停搬迁5家污染企业。完成戚墅堰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工程,铺设污水管网8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70%。
风景名胜
圩墩遗址
在大运河戚墅堰南侧圩墩村一带,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为1.8米左右。圩墩公园公园内部的景观结构为一环、两轴、四区。一环指环绕中心湖区、串联各主要景点的景观环廊;两轴为东北往西南方向的景观主轴,和由西北往东南方向的景观次轴;四区为历史展示区、生态体验区、城市开放区、文化交流区。再现6000多年前圩墩文明的圩墩遗址博物馆,是整个公园的一大亮点。圩墩遗址博物馆以“常州第一村”为展示主题,将圩墩遗址的文化进行有机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设计不同的展示空间。从陆地转入水中,进而到地下,以多维的景观空间演绎不同文化氛围。通过雕塑组合、结构剖面造景、二维背景结合动态投影画面等手法再现了圩墩人生存的大环境、圩墩人居住的建筑、圩墩人生活的用具、圩墩人聚在一起用餐的场景以及圩墩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位于戚墅堰东街(老街),横跨三山港。始建年代失考。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同知吴桓重建,称戚墅堰桥,又名万安桥,取万民安乐之意。(明)吏部尚书王与有记云:“戚墅堰桥在晋陵城东一舍许运河北偏,河之南为戚墅堰,因以名桥。夫穿河以通漕舟,疏港以泄河水,自六朝来已有之,则桥之建以通济利涉,其所由来亦远矣。”明弘治八年(1485年)及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民国26年(1937年)遭日军飞机轰炸,桥西北部被炸去一大半。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地方人士集资修缮。1954年经大修后恢复原样。万安桥条石拱圈,条石桥台,单孔跨经5.6米,桥长28.5米,宽3.75米,梁底标高5.62米,桥面标高6.34米,东西2面设石级登桥,东面28级,西面12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