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项措施能够把炒房的牟利压缩到最小,从而减少炒房的热情和动力,让
商品房的供求更趋向于合理。重庆管理房市的措施就针对了以上根本性问题。
一方面,通过控制土地出让价格的方式调控房价,通过让利的方式减轻房价上涨的压力,减少购房者买房的压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
商品房的开发以及商品房的
供求关系,将商品房的性质还原为商品而非
投机品。虽然
商品房总体的形势是供不应求,但必须看到,人为
投机加剧了
供求关系的失衡,不能因为整体形势就放纵了投机,忽视了对
投机的管理。
同时,也可以降低开发、购买高端房的意图,让开发重点转移到普通
商品房上,让普通商品房成为市场的主流,避免受到高端房的过多影响和干扰。无论是从单项措施,还是从四个措施的综合效果上看,重庆市此次
商品房管理的措施都值得期待。房价问题虽然是市场的事情,但
市场规律有时是会失灵的,当房价已经成为人民普遍的负担和问题时,政策就应该发挥
宏观调控的作用,让房价回归理性。
一.对于
房地产企业,价格高于正常
计税价格(开发成本+合理
利润20以下)的,
税率0%,高于合理利润20%但低于50%的,按销售价格10%征收,高于50%但低于100%的,适用15%,高于100%但低于200%的适用25%,高于200%以上部分,适用35%。
二.对
炒房的,出售唯一家庭住房,5年以上
免税,出售家庭拥有的第二套,税率20%,出售家庭拥有的3套以上的,税率50%。
三.个人购买住房,家庭唯一第一套,税率为零,购买两套以上的,税率30%。(以上为摘要)同时规定,政府买地收入85%上缴
中央金库。
从2010年3月下旬开始,各地楼市又现“癫狂 ”苗头:一线楼市重现大幅提价,上海部分楼盘一年内的房价涨幅超过150%;土地市场的红火行情快速烧至长春、郑州、合肥等二线城市,泡沫危机同步蔓延;但各地
保障性住房计划虚多实少。
开征房地产特别消费税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投资
投机性需求,正是较好时机,因为三月以来部分城市的部分新盘又开始新一轮涨价。
而有
消费者表示,这个措施可能治标不治本,即使政府开征高价
房产消费税,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需关系。如果有钱人转而去买低价房,低价房就会涨价,房源就会减少,老百姓还是买不起房。
目前公认的国家调控
房地产市场最严厉的国家是德国,德国房价10年不涨:在德国,自有自用的住宅不需要交纳不动产税,只交纳宅基地的土地税。用于出售的
房地产首先要缴纳评估价值1%-1.5%的不动产税,房屋买卖还要交3.5%的交易税。如果通过买卖获得盈利,还要交15%的差价盈利税。自有房屋的出租除缴纳不动产税外,租金收入还要交纳个人所得税,税率在20%至45%不等(2009年后统一为25%的
资本利得税)。最后,房子的管理、维修等费用也很高。重重的税收限制,已经大大压缩了炒房者进行“低买高卖”的利润空间。
1、不同于
房地产暴利税,暴利税直接针对炒房行为,对于投资两套以上非改善性住房的行为,对其所得征收高额的税收,以抑制投资
投机;
2、“
特别房产消费税”的征收对象既有购买多套房产的行为,又有购买单价高,户型大的“高端房”的行为,但我们没有看到具体的标准;
3、重庆将征收的这种税纳入“
消费税”的行列,而没有开征新的税种,用意似乎在于回避繁琐的立法程序。
实事求是的说,重庆的“特别房产消费税”就现有的信息看,并非完美无缺,除了购买多套房产可以认定之外,对于“高端房”如何界定,无论是采用“面积”标准,还是“价格”标准恐怕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工作,需要做大量的调研才能确立。而且,“特别房产消费税”的政策目的似乎既有抑制投资,还有通过对高端房“
征税”的手段来调节
房地产消费行为,使命很重。至于决定这个政策成败的税率是如何确定的,也没有看到相关的信息。尽管如此,笔者仍然不吝对这个政策的溢美之词。就针对性而言,重庆的这个抑制高房价的
特别消费税,的确是打蛇打到了七寸,在政府出台的所有举措中,这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应该承认,当下房价疯涨至此,已经和“居住需求”毫无关系,当房价将80%以上的人群都远远抛在后面的时候,支撑房价的唯一因素就是
投机,博取资本利得的收益。房屋存在的最大意义已经不是为了居住,而是像股票一样增值。据统计,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已经远远超过了10%的国际警戒线,有些城市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50%以上。据此几乎可以判定,房屋买卖行为基本上就是
投机行为,要抑制房价,必须抑制投机,要抑制投机,最好的办法是让投机者无利可图。靠提高营业税等毛毛雨不仅解决不了,通过物业税恐怕也解决不了问题,唯一可行的就是征收暴利税。
特别是,重庆的“
特别房产消费税”在可以起到抑制
投机作用的同时,在细节上更有引导
房地产合理消费的功能。众所周知,中国的
房地产市场,既存在
住房自有率太高的弊病,还存在住房消费上超越收入的高消费倾向。重庆对200平以上的大房子,或者价格远远高于普通房的“高端房”征收惩罚性的
消费税,一方面可以抑制住房的高消费,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开发商调整
商品房供应结构,更多开发小户型的普通商品房。就此而言,这个政策比单纯征收“暴利税”要高明。就此而言,我对这个举措由衷地投赞成票,并希望通过试点的形式,在全国推而广之。
当然,“特别房产消费税”并不能完全解决高房价的问题,高房价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学问题,我们不能期待一个措施的出台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重庆在这方面的做法也是可圈可点。除了笔者前面列举的抑制土地价格的措施之外,重庆在公租房的制度设计方面亦令人称道。重庆的公租房由政府以划拨方式供给建设用地,建房成本比普通商品房约低1/3。公租房租金只求收支平衡,不追求利润,大体上公租房租金相当于同类商品房出租价格的60%。还有,针对
保障性住房没有专门管理机构,导致出现很多腐败和寻租的现状,重庆表示要建立专门的住房保障局,还准备建立一个专门的副局级单位公租房管理局,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举措。
当然,重庆的“房产特别
消费税”要真正实施,在法律程序上需要国务院的特批,在税率设置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调研,但比起很多地方一些隔靴搔痒的做法,重庆在
房地产的健康发展方面的确下了很多功夫,想了很多办法,可谓善政。
“
特别房产消费税”其实可以产生四种后果,一是确实如同黄市长所期待的那样。黄市长的“遏制”逻辑,高端房的价格会影响中端房的价格,对高端房收取“特别房产消费税”,会遏制住高端房的销售量,中端房的价格也就会降下来,至少不会随着高端房的价格“
水涨船高”。
房地产行业
先行指标改善明显,市场有望跟随先行指标逐步趋稳。同时,由于2009年
先行指标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考虑到
房地产开发周期的因素,二季度
房地产市场仍然无法形成大幅新增供应,供小于求的市场状况较难转变。 充足的资金源为一季度
房地产企业的开发和扩张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和有力的保障,也将继续支持二季度
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为房价维持现有高位提供重要支撑。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逐步重回正轨,
通货膨胀预期和
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越来越强烈。而
房地产作为一种良好的
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工具,在这种背景下,很有可能成为国内资金和
国际热钱的流入方向,这将为房地产市场成交放大和价格高企推波助澜。 80后人口进入结婚、生育阶段,购买住房意愿较为强烈;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新增加的城市人口对住房的
需求也较为强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财富的不断累积,对于住房的需求也在不断地释放。 二季度
房地产市场出现
重大利空性调控政策的可能性较小,预计政府将相机选择、适时推出相关调控政策,政策基调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基于上述原因,预计二季度房地产市场
成交量萎缩的概率偏小,有望继续好于历史同期水平,而成交价在高位仍有支撑,出现阶段性微涨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二季度
房地产板块的走势,认为,季初,板块存在价值回归的动力,但在
股价因此推高后,回调在所难免,最早可能开始于季中,因此,板块走势将呈现“前高后低”。同时,由于实体
行业仍然蕴藏一些风险隐患,板块走势将存在反复震荡,震荡中有望出现结构性投资机会。 结构性投资机会:(一)关注
房地产市场销售动态,把握
通胀预期和
人民币升值预期带来资产价格上涨的机会,(二)在板块的震荡中,寻找波段性投资时机和投资品种,(三)把握
个股利好消息带来的交易性投资机会。风险提示:(一)
政策风险仍需谨慎关注,(二)加息风险渐行渐近。 综合考虑
行业结构性机会和风险两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二季度房地产行业指数走势将与
上证指数相当,因此,给予房地产行业“中性”评级。建议投资者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参考遵循三条投资主线,(一)受益二三线城市
房地产市场发展的
个股(二)一季度业绩成长性好的个股,(三)具备短期概念的个股。 渤海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称,买房子跟买股票,大家的心理是一样的,都是买涨不买跌,2009年出现了相对的低点。“两会”期间,政策要打压出现相对的低点,随即出现反弹力度很大的上涨。这跟股票是完全一样的,某种程度来说,房子和股票都属于资产,按照管理层的意思,通过大家的努力,让大家都成为
中产阶级,拥有很多的资产,股票、地产都应该算是。 具体到
房地产股票,因为对房地产上市公司而言,有很多的会计处理方式,有很多业绩会不体现到上市公司业绩里,有一些
行业前十大
流通企业会在市场占有率达到10%、20%,前十个企业加起来会达到40%、50%的市场占有率,但万科(000002)全部加起来占市场占有率也就2%。大的
房地产企业在全国的占有率也是非常低的,这和中国房地产拿地、招拍挂和房地产运行可能有关系,不是简单通过市场就可以提高占有率的问题。 更多的是去看做
房地产企业的土地是多少,其它的是看它的总市值有多大。一个企业占到全国市场占有率2%、3%,再有突破,在市场状况下可能比较困难,在
金融危机非常差的情况下,也没有看到哪家特别大的
房地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去购并到其它房地产企业,反倒可以看到,很多房地产企业通过借壳来上市的,也就是说,它通过市场的购并并没有形成强者横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