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彦谦
隋朝官员
房彦谦(547年~615年),字孝冲,祖籍清河(今河北省清河县北),东魏隋朝官员,清河太守房熊之子,唐朝名相房玄龄之父。
人物生平
家族背景
清河房氏家族原籍为清河郡东武城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可以追溯到东汉司空房植,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因为做过后燕的太尉椽,便跟随慕容德南渡黄河,把家人带到了青齐之地。今济南市历城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属于齐郡,属于清河房氏后来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从十六国到房彦谦时,200多年间,房氏家族几乎一直都为官从政,房彦谦曾祖父是齐郡和平原郡太守,祖父则做过南朝宋的太守,父亲从州主薄(相当于秘书长)起家,也做到了郡守的职务。
房彦谦曾任北齐广宁王高孝珩主簿,系其亲信幕僚。北齐灭亡后,曾打算与亲朋故旧光复北齐,但未成功。未仕北周。隋朝时,担任司隶刺史,其子房玄龄随居长安。朋友众多,交游广泛。贞观五年迁葬之时,名流故旧到场者多达二千余人。
房彦谦娶出身陇西李氏为妻,生下独生子房玄龄。房玄龄为唐太宗开国时期的谋主,被唐太宗认为是开国第一功臣,并在贞观时期总领朝政二十余年,直至贞观二十二年病逝。房玄龄是唐朝任期最长的首辅,其次是唐玄宗时期总领朝政十九年的李林甫。
早期经历
家族的文化熏陶和动荡的政局变换,铸就了他的清正品格和娴熟的从政能力,18岁时,他就担任了家乡齐郡的主薄,并一直在政府任职,40岁时被郡守举荐进京,做了监察御史,职责是“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其职责既像纪律监察干部,还兼具司法监督和整治朝廷风气的责任。官品虽然不高,权力却也不小。后迁为河南长葛县令,在全国官员考核中,因其清正廉洁,被评为“天下第一”,并因此而晋升郡司马(州郡军事官员“二把手”)。
离职高升
史书记载,当他离职高升之时,地方百姓拦路挽留,并为其立碑颂德。隋大业九年(613年),随从皇帝到辽东,担当了一阵扶余道(今东北地区)监军。后来,因过于耿直,得罪了权贵,被迁为泾阳县令,69岁病逝于任上。房彦谦为官清廉,所得俸禄大多周济了同事亲友,以至于史书称其为“家无余财”。他曾经和其子房玄龄说过:“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他的这种高风亮节得益于他的人生经历,虽然他出自名家士族,但他幼年时期生父就亡故,15岁过继给叔父,继母去世时,他绝食五日,以示孝心。在家中,凡有时鲜果蔬父辈不吃,他绝不先尝,其孝行名扬乡里。同时,他也十分好学上进,7岁时就读过万言书,长大后,还擅长书法艺术。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给了他以深厚的影响,因此,他也能够培养出房玄龄这样的一代名相,大唐重臣。
朝廷追赠
公元631年,经唐太宗恩准,房彦谦的灵柩由其子房玄龄迁葬回历城故里祖坟,朝廷追赠其为“徐州都督、临淄县公”,并特派了官方的鼓乐仪仗队从洛阳护灵到历城,灵柩所过州县费用不足部分均由地方政府资助祭奠,同时国家还动用了千余士兵为之送葬,亲朋友好参加迁葬仪式的有2000多人。这次迁葬可以说是唐朝初年一件盛事,轰动全国。房彦谦墓在今济南市历城区彩石乡赵山之阳,墓葬现存墓冢、墓碑和部分石兽,其墓碑由当时的历史学家李百药撰文,书法家欧阳询所书。该墓1977年被公布为山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百药是24史中《北齐书》的作者。李百药撰写碑文的时候担任着太子右庶子,66岁。
欧阳询则是隋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他所创立的书体被称为“欧体”。他和当时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书法“四大家”。欧阳询书写碑文的时候已经74岁。两位花甲之人应邀为房玄龄的父亲撰文书丹,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房彦谦灵柩迁葬的隆重。
亲属成员
七世祖:房谌,南燕太尉掾
高祖:房法寿,北魏青冀二州刺史、壮武郡侯。
曾祖:房伯祖,齐郡平原二郡太守。
祖父:房翼,宋安太守、壮武侯。
父亲:房熊,齐州主簿、清河广川二郡太守。
儿子:房乔,字玄龄,唐朝中书令、梁国公。
后世纪念
房彦谦墓位于彩石镇西彩石村北的赵山之阳,济王路南侧。墓封土高5米,直径17米。房彦谦是唐贞观年间宰相房玄龄之父,生于公元547年,卒于公元615年,原籍河北清河,其七世祖移居临淄。他贯通经义,长于吏治,曾任北齐齐州主簿。隋开皇中,曾任监察御史、长葛令、超授都州司马等。隋炀帝即位,去官隐居,后征授司隶刺史,出任泾阳令。
据说,当时葬礼极为隆重,天下台臣,九州官府,皆不远千里前来致祭,冠盖相接,旌旗蔽空,车马塞路,彩石一带,井水饮尽,野无青草。墓前原有麒麟、翁仲等石雕依序分列,现仅存石羊、石马。墓前“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由唐初中书舍人、著名学者李百药撰文,洋洋千言,典雅瑰丽(现山东省图书馆存有此文)。碑文由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所书。碑文是露锋的隶书,字形峭削,笔力遒劲,为省内仅有的初唐书法石刻珍品。1980年,为保护该碑修建砖砌碑楼。该墓于1977年12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房彦谦墓碑现存地面以上部分高300厘米,宽130厘米,厚40厘米,由碑首、碑身和碑高组成,碑首和碑身由一块完整的巨石琢成,碑额是篆书,3行9字:“唐故徐州都督房公碑”,碑文正面36行,2000多字,主要内容是褒扬房彦谦家世、履历及其为人的高风亮节。因为李百药父子和房彦谦、房玄龄同时在朝为官,所以对房彦谦的历史以及功业了如指掌,加上房玄龄的因素,碑文自然难免有溢美之词,所以,在碑文最后部分,李百药以“四字一句”的大段篇幅对房彦谦进行了歌颂。碑阴文字则主要是记述了迁葬和唐王朝对迁葬活动的重视和支持,以彰显房彦谦的身份和地位。像这样碑阳碑阴甚至碑侧都镌刻文字的人物碑,为我们了解唐代碑文的写作格式和文法以及镌刻形式等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这篇文章因此还被后人收入《全唐文》。
史书记载
北史
字孝冲,清河东武城人,玄龄父。大业(六〇五至六一六)时,为泾阳令,谥号为定。善草隶。《北史本传》
隋书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七世祖谌,仕燕太尉掾,随慕容氏迁于齐,子孙因家焉。世为著姓。高祖法寿,魏青、冀二州刺史,壮武侯。曾祖伯祖,齐郡、平原二郡太守。祖翼,宋安太守,并世袭爵壮武侯。父熊,释褐州主簿,行清河、广川二郡守。
房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询,雅有清鉴,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及周师入邺,齐主东奔,以彦谦为齐州治中。彦谦痛本朝倾覆,将纠率忠义,潜谋匡辅。事不果而止。齐亡,归于家。周帝遣柱国辛遵为齐州刺史,为贼帅辅带剑所执。彦谦以书谕之,带剑惭惧。送遵还州,诸贼并各归首。及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
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后属陈平,奉诏安抚泉、括等十州,以衔命称旨,赐物百段,米百石,衣一袭,奴婢七口。迁秦州总管录事参军。尝因朝集,时左仆射高颎定考课,彦谦谓颎曰:“书称三载考绩,黜陟幽明,唐、虞以降,代有其法。黜陟合理,褒贬无亏,便是进必得贤,退皆不肖,如或舛谬,法乃虚设。比见诸州考校,执见不同,进退多少,参差不类。况复爱憎肆意,致乖平坦,清介孤直,未必高名,卑谄巧官,翻居上等,直为真伪混淆,是非瞀乱。宰贵既不精练,斟酌取舍,曾经驱使者,多以蒙识获成,未历台省者,皆为不知被退。又四方悬远,难可详悉,唯量准人数,半破半成。徒计官员之少多,莫顾善恶之众寡,欲求允当,其道无由。明公鉴达幽微,平心遇物,今所考校,必无阿枉,脱有前件数事,未审何以裁之?唯愿远布耳目,精加采访,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非直有光至治,亦足标奖贤能。”词气侃然,观者属目。颎为之动容,深见嗟赏。因历问河西、陇右官人景行,彦谦对之如响,颎顾谓诸州总管、刺史曰:“与公言,不如独与秦州考使语。”后数日,颎言于上,上弗能用。以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其后百姓思之,立碑颂德。鄀州久无刺史,州务皆归彦谦,名有异政。
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及兼襄州总管,辞翰往来,交错道路。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而别。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曰:
窃闻赏者所以劝善,刑者所以惩恶,故疏贱之人,有善必赏,尊贵之戚,犯恶必刑,未有罚则避亲,赏则遗贱者也。今诸州刺史,受委宰牧,善恶之间,上达本朝,慑惮宪章,不敢怠慢。国家祗承灵命,作民父母,刑赏曲直,升闻于天,夤畏照临,亦宜谨肃。故文王云:“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以此而论,虽州国有殊,高下悬邈,然忧民慎法,其理一也。至如并州畔逆,须有甄明。若杨谅实以诏命不通,虑宗社危逼,征兵聚众,非为干纪,则当原其本情,议其刑罚,上副圣主友于之意,下晓愚民疑惑之心;若审知内外无虞,嗣后纂统,而好乱乐祸,妄有觊觎,则管、蔡之诛,当在于谅,同恶相济,无所逃罪,枭悬孥戮,国有常刑。其间乃有情非协同,力不自固,或被拥逼,沦陷凶威,遂使籍没流移,恐为冤滥。恢恢天网,岂其然乎?罪疑从轻,斯义安在?昔叔向置鬻狱之死,晋国所嘉,释之断犯跸之刑,汉文称善。羊舌宁不爱弟,廷尉非苟违君,但以执法无私,不容轻重。且圣人大宝,是曰神器,苟非天命,不可妄得。故蚩尤、项籍之骁勇,伊尹、霍光之权势,李老、孔丘之才智,吕望、孙武之兵术,吴、楚连磐石之据,产、禄承母后之基,不应历运之兆,终无帝王之位。况乎蕞尔一隅,蜂扇蚁聚,杨谅之愚鄙,群小之凶慝,而欲凭陵畿甸,觊幸非望者哉!开辟以降,书契云及,帝皇之迹,可得而详。自非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孰能道洽幽显,义感灵祇!是以古之哲王,昧旦丕显,履冰在念,御朽竞怀。逮叔世骄荒,曾无戒惧,肆于民上,聘嗜奔欲,不可具载,请略陈之。囊者齐、陈二国,并居大位,自谓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罔念忧虞,不恤刑政。近臣怀宠,称善而隐恶,史官曲笔,掩瑕而录美。是以民庶呼嗟,终闭塞于视听,公卿虚誉,日敷陈于左右。法网严密,刑辟日多,徭役烦兴,老幼疲苦。昔郑有子产,齐有晏婴,楚有叔敖,晋有士会。凡此小国,尚足名臣,齐、陈之疆,岂无良佐?但以执政壅蔽,怀私徇躯,忘国忧家,外同内忌。设有正直之士,才堪干持,于己非宜,即加摈压;倘遇谄佞之辈,行多秽匿,于我有益,遂蒙荐举。以此求贤,何从而至!夫贤材者,非尚膂力,岂系文华,唯须正身负载,确乎不动。譬栋之处屋,如骨之在身,所谓栋梁骨鲠之材也。齐、陈不任骨鲠,信近谗谀,天高听卑,监其淫僻,故总收神器,归我大隋。向使二国祗敬上玄,惠恤鳏寡,委任方直,斥远浮华,卑菲为心,恻隐为务,河朔强富,江湖险隔,各保其业,民不思乱,泰山之固,弗可动也。然而寝卧积薪,宴安鸩毒,遂使禾黍生庙,雾露沾衣,吊影抚心,何嗟及矣!故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万机之事,何者不须熟虑哉!伏惟皇帝望云就日,仁孝夙彰,锡社分珪,大成规矩。及总统淮海,盛德日新,当璧之符,遐迩佥属。赞历甫尔,宽仁已布,率土苍生,翘足而喜。并州之乱,变起仓卒,职由杨谅诡惑,诖误吏民,非有构怨本朝,弃德从贼者也。而有司将帅,称其愿反,非止诬陷良善,亦恐大点皇猷。足下宿当重寄,早预心膂,粤自藩邸,柱石见知。方当书名竹帛,传芳万古,稷、契、伊、吕,彼独何人?既属明时,须存謇谔,立当世之大诫,作将来之宪范。岂容曲顺人主,以爱亏刑,又使胁从之徒,横贻罪谴?忝蒙眷遇,辄写微诚,野人愚瞽,不知忌讳。
衡得书叹息,而不敢奏闻。
彦谦知王纲不振,遂去官隐居不仕,将结构蒙山之下,以求其志。会置司隶官,盛选天下知名之士。朝廷以彦谦公方宿著,时望所归,征授司隶刺史。彦谦亦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凡所荐举,皆人伦表式。其有弹射,当之者曾无怨言。司隶别驾刘灹,陵上侮下,讦以为直,刺史惮之,皆为之拜。唯彦谦执志不挠,亢礼长揖,有识嘉之。灹亦不敢为恨。大业九年,从驾渡辽,监扶余道军。其后隋政渐乱,朝廷靡然,莫不变节。彦谦直道守常,介然孤立,颇为执政者之所嫉,出为泾阳令。未几,终于官,时年六十九。
彦谦居家,每子侄定省,常为讲说督勉之,亹癖不倦。家有旧业,资产素殷,又前后居官,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车服器用,务存素俭。自少及长,一言一行,未尝涉私,虽致屡空,怡然自得。尝从容独笑,顾谓其子玄龄曰:“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所有文笔,恢廓闲雅,有古人之深致。又善草隶,人有得其尺牍者,皆宝玩之。太原王邵,北海高构,蓚县李纲,河东柳彧、薛孺,皆一时知名雅澹之士,彦谦并与为友。虽冠盖成列,而门无杂宾。体资文雅,深达政务,有识者咸以远大许之。初,开皇中,平陈之后,天下一统,论者咸云将致太平。彦谦私谓所亲赵郡李少通曰:“主上性多忌克,不纳谏争。太子卑弱,诸王擅威,在朝唯行苛酷之政,未施弘大之体。天下虽安,方忧危乱。”少通初谓不然,及仁寿、大业之际,其言皆验。大唐驭宇,追赠徐州都督、临淄县公。谥曰定。
史臣曰:大厦云构,非一木之枝;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长短殊用,大小异宜,<木咨>棁栋梁,莫可弃也。李谔等或文能遵义,或才足干时,识用显于当年,故事留于台阁。参之有隋多士,取其开物成务,皆廊庙之榱桷,亦北辰之众星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6 18:0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