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平化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
等级结构管理模式而言的。传统组织的特点表现为层级结构,即在一个企业中,其高层、中层、
基层管理者组成一个金字塔状的结构。董事长和总裁位于金字塔顶,他们的指令通过一级一级的
管理层,最终传达到执行者;基层的信息通过一层一层的筛选,最后到达最高决策者。而扁平组织则是指当
企业规模扩大时,改变原来的增加管理层次的做法,转而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第一阶段,从亚当·
斯密的分工理论开始,至本世纪八十年代,这一阶段强调高度分工,组织结构也越来越庞大,组织形式从
直线制开始,一直到
事业部制,我们可称之为传统的
科层制组织结构;
科层制组织模式中,直线-
职能制是企业较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其典型形态是
纵向一体化的
职能结构,强调集中协调的专业化。适用于市场稳定、产品品种少、
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情况。其
集中控制和资产专业化的特点,使得它不容易适应产品和市场的多样化而逐渐被事业部制组织取代。事业部制组织强调事业部的自主和企业集中控制相结合,以
部门利益最大 化为核心,能为公司不断培养出
高级管理人才。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大企业实现
多元化经营,但企业长期战略与短期利益不易协调。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科层制组织不可避免的面临:1.
沟通成本、协调成本和控制
监督成本上升;2.部门或个人分工的强化使得组织无法取得整体效益的最优;3.难以对
市场需求的
快速变化作出迅速反应等问题。
所谓
组织扁平化,就是通过破除公司自上而下的垂直高耸的结构,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裁减
冗员来建立一种紧凑的横向组织,达到使组织变得灵活,敏捷,富有柔性、创造性的目的。它强调系统、管理层次的简化、管理幅度的增加与分权。
扁平结构的特点:扁平结构是指组织的
管理幅度较大,从而形成管理层次较少的组织结构。扁平结构出现较晚,它是在
行为科学学派发展起来之后,得到这一学派肯定和提倡的形式。
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关系,信息纵向流通快,
管理费用低。而且由于
管理幅度较大,
被管理者有较大的
自主性、积极性和满足感。
由于
管理幅度较宽,
权力分散,不易实施严密控制,加重了对下属组织及人员进行协调的负担。
(2)对主管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而且管理幅度越大,要求就越严格、越全面。当缺乏这样的主管时,只得配备副职从旁协作。这样,正副职之间的职责不易划清,还可能产生种种
不协调的现象;
采取扁平结构还是
多层结构,其设立的出发点仍取决于
组织规模、领导者的有效
管理幅度、
工作任务的相近程度以及
工作地点的接近程度等因素。高层结构和扁平结构这两种结构形式各有千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对它们的评价不能绝对化。关键是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条件,选用适宜的结构形式,才能扬其长而避其短,取得良好效果。采用高层形式的适用条件是:企业
人员素质(包括上级领导和下属的素质)不很高,管理工作较为复杂,许多问题的处理不易标准化或者管理基础差,实现日常管理工作科学化与规范化尚需长时间的努力,生产的机械化、
自动化水平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