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出版
出版形式的一种
手机出版是指手机出版服务提供者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态,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制作成数字化出版物,通过无线网络、有线互联网络或内嵌在手机载体上,供用户利用手机或类似的移动终端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传播行为。
定义
手机出版为传统数字出版转向智能数字出版的一个重要标杆,也是传统数字出版通过移动网络、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为基础,结合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流媒体、云存储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整理、优化、加工原有版权内容的一种出版形式,为用户主要呈现的方式为手机app(软件应用)。
它更加强调内容的移动化、数字化、生产模式、运营管理和运作流程的数字化、传播载体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学习形态的数字化。手机出版在得到了迅猛发展,传统出版社、传统数字出版、传统辞书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转型代表企业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上海词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他们合作开发了外研社·现代英汉汉英词典手机词典、现代韩中中韩词典手机词典。
现状
随着上网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重要终端设备,手机出版是网络出版的延伸与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匡文波认为,手机出版就是以手机为媒介的出版行为,是网络出版的延伸。仝冠军则认为:“手机出版,其实就是以手机为信息终端,由电信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发布针对性信息的出版活动。”
手机出版是指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态,经过数字化编辑加工制作成数字出版物,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递给手机用户的出版活动。简单地说,手机出版就是出版者将内容数字化,借助手机移动通信平台传递给终端用户的一种新型出版形式,如手机报纸手机小说、手机招聘广告、手机读物、手机视频等。
手机出版使数字内容资源突破了两大发展瓶颈:一是实现了用户数量的飞跃,手机出版物相对互联网出版物更容易实现突破的原因在于,手机用户多于互联网用户,庞大的用户群体为手机出版物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二是解决了支付瓶颈的约束,手机本身的计费功能,解决了困扰B2C市场的支付难题。
随着3G的正式商用、上网速度的不断提高、上网资费的进一步下调、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以及阅读内容的日益丰富,3G时代的手机由于其高速、便捷的多媒体属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阅读行为与阅读习惯。手机阅读将成为未来阅读的主流,数字出版将会通过手机这一平台,得到史无前例的激发和释放。
特点分析
作为网络出版的延伸,手机出版具有便捷、全球化、互动性、跨文化传播等网络传播的优点。与传统出版相比,手机出版的优势在于:
1.便携性。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没时间读书”成了许多人面临的困难,手机打破了传统媒体时空限制,用户可以通过无线互联网随时随地访问或接受及时的出版资讯,使得信息交流更自由,也更受用户掌控。人们不需要随身携带图书,只要打开手机,就能随时随地阅读收藏在手机内的出版物,或在线搜索感兴趣的手机读物,满足人们利用零散时间的需求,从而成为最佳阅读工具。
2.交互性。手机出版打破了传统出版单向传播模式缺乏与用户有效沟通的状况,使信息、广告更加准确有效地传递给用户。手机出版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既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是双向甚至多向传播,因此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手机出版物的受众不仅可以订制或下载手机出版物,还可以随时反馈对手机出版物的评价,或与在线用户交流阅读感受。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听从媒体的安排选择是否接受、收看广告,甚至还可以选择收看广告的时间、地点、形式、频率等,内容获取方便快捷,拥有高效低廉的发行渠道。
3.多媒体性。手机出版可以借助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任何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来进行。手机出版尤其受益于这种多媒体性,不仅能够提供文字版的读物,还可以提供多媒体的内容浏览,如较为畅销的漫画书,就可以制作成适合手机阅读的动漫形式,甚至是有声的FLASH,极大地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4.高容量和个性化。在传统阅读方式下,普通读者的个人藏书量通常十分有限。无线通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催生的手机出版,使得阅读不再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成千上万本存放在服务器上的电子图书,从理论上讲,可以无限时长地保存和调阅,小小的手机变成了一座移动的、永不关门的私人图书馆。应用手机的搜索功能,读者只要输入相应的关键字,就可以找到相关的图书,更可以搜索到某一章节甚至某句话,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节约了搜索成本;应用手机的内容定制功能,读者可以定制自己喜欢的内容,实现“我的阅读我做主”,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5.受众信息精确。移动通信运营商拥有庞大、全面的用户个人信息,可以根据用户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信息,将受众细分成群体内部特征相同、群体之间特征不同的各个用户群。细分后的每个群体都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点,比如相同的兴趣点、相似的消费心理等,从而为精确传播定向信息提供了条件。
所面临的问题
1.版权保护问题
手机出版的迅猛发展无疑给当下的数字出版带来了新的亮点,手机出版物通过手机这种新兴媒体传播发行时,与传统出版业一样也面临着版权保护的问题。
随着手机出版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原创文学、手机游戏、手机(无线)音乐等门类齐全、灵活多样的手机出版格局。手机出版物的形式及其传播方式与传统出版物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手机出版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版权保护问题,也引起各方更多的关注与深入探讨。
版权保护问题是关系到手机出版业能否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问题。从手机出版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来看,存在着出版主体不明确、出版监管难度增大、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尚不成熟等困难。我国尚没有专门的关于手机出版的法律、法规,因此,需加强法规建设,出台专门针对手机出版的规范和标准。只有解决好手机出版版权的保护问题,才能有效开展手机出版工作。另外一方面,企业提高自己的反盗版能力也将成为手机数字出版的一个重要事项,上海词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经过十年的积累成功将“海词数字水印系统”正式投入商用,与外研社协同开发国内首款品牌手机词典app,获得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行业人士的极高关注,类似这样的技术定然是发展所需,也将成为能否屹立于手机出版、成功转型的一个重要关键。
2.数字出版技术创新问题
科技创新及应用是数字出版发展的根本动力。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是数字出版发展的基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升级都要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传统出版商习惯传统图书的出版、销售,对新业态手机出版的编、印、发还不太熟悉,在销售与服务上还无法与手机出版对接。因此,要以数字化带动出版现代化、鼓励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出版传播技术升级换代为核心,争取研发成功数字出版核心技术,构建覆盖广泛、传输快捷的手机出版传播体系。
同时,3G技术在促进数字出版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出版业面临着巨大的技术和资金等压力。国家要制定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鼓励和支持出版企业研发数字出版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支持此类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设备更新,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整体发展。典型代表企业为外研社,作为国内最大的出版社之一,与国内在线词典开创者的上海词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推出一系列外研社手机词典,弥补了传统出版社的技术短板问题。
3.盈利模式的探索问题
商业模式决定整个产业的前途,手机出版产业链上的各方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合作经营模式。手机出版是在无线互联网络上的出版活动,基础是无线互联网的接入。在手机出版的产业链上,有移动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和信息内容提供商等,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为代表的移动运营商处在垄断地位,它们有权力决定选择与哪些技术服务商和信息内容提供商合作,这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手机出版物的赢利模式已经逐渐清晰,外研社与上海词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就值得借鉴,采取协同合作,共同运营的模式,通过灵活的利益分配从而达到双方都以最大的资源与渠道推广手机词典出版物,此外,盈利模式也进入了多元的时代,上海词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用户管理、后台数据分析,不仅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了解用户,还为日后的二次销售,用户管理、大数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未来的盈利模式必将是多元并存。此外,不仅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也进入了“内容为王”的阶段,出版社拥有的优质版权之多,内容之好,结合优势的研发团队,必然会吸引更多的使用者,那么未来的盈利模式必然可靠和稳定的商业发展模式。
4.习惯的培养问题
手机出版物打破了传统阅读习惯,阅读需要通过手机屏幕才能进行,手机狭窄的显示屏、较低的分辨率使得通过手机阅读小说并不是很方便,阅读效果不是很好,短时间内,难以为大众所接受。
传统图书无论从页面设计还是文字图片编排都比较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亲切感。同时,传统图书经过长期发展,页面光度、翻页设置、装帧形式都与读者配合得比较好,读者可以选择舒适的姿势进行阅读,这是手机阅读难以匹敌的。因此,阅读习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3G时代手机出版的发展。
随着大屏幕手机的兴起,用户阅读手机出版物的体验相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高,加上手机可随身携带,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
5.数字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
新兴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吸收和培养高端人才。数字出版是门新兴产业、新兴学科,发展迅猛,前景广阔。要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数字出版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数字时代需要复合型出版人才,我国大多数出版社都已开始尝试加入数字出版大军,而从业人员基本只有传统出版知识与经验。因此,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通过积极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法律法规、编辑加工、市场开拓、数字版权开发和保护等方面的培训,形成一支与数字出版发展模式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0 14:38
目录
概述
定义
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