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三里湾·奇怪的笔记》:“她给家里做过什么活……在院里没有动过扫帚!”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
地肤》:“
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蔧、王帚、扫帚……茎可为帚,故有帚、蔧诸名。”
选料→摔去籽粒→去掉
叶鞘→分选后平铺在地上→压软→掸水润湿→扎结勒紧→去掉糜壳→硫磺
熏蒸→成品。
一种多用途扫帚,包括扫帚头支架、扫帚头和扫帚支杆,支撑杆的一端设有一个小
铁锨,另一端支撑杆安插在支杆内,并且把小铁锨被扫帚头支架包裹着,在扫帚支杆的表面上设有滑道和
固定件;当需要用小铁锨清理垃圾时,向下推动固定件使支撑杆连同小铁锨头伸出扫帚头外,这样就可以利用设在支撑杆上的小铁锨进行有效的清除有粘性的垃圾;清理完后,把
支撑杆缩进扫帚支杆内,并用固定件进行固定,这样就恢复为一般普通扫帚的功能;本
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安全实用,使用非常方便,还可以对有粘性的垃圾进行彻底清除。
向大家介绍一种巧除竹叶的好方法:先把鲜竹枝砍下,摊开,用适量的食盐兑水后,喷洒在竹叶上,再投入饲养
草鱼的池塘中,只须一夜时间,竹丫枝上的竹叶,就会被草鱼吃个精光。然后将竹丫枝打捞上岸,经太阳晒干后,便可加工捆扎成扫帚。这样既省工又省力,同时叶片又养了鱼,真是一举两得。
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
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
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
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做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亦是
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
竹条、草等为原料,把
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
扫帚与
笤帚有所不同。扫帚一般指用
竹子做的那种大的,用来打扫院子及面积大的场地及马路。而笤帚一般指用高粱头扎的较小的那种,用来打扫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