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汉语一级字,读作抄(chāo),部首是扌,五笔是ritt,本义指叉取。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抄chāo
⒈ 誊写,照原文写:抄本。抄写。抄袭。传抄。
⒉ 搜查而没收:抄没(mò)。抄家。抄斩。
⒊ 走简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⒋ 同“绰”2。
基本词义
◎ 抄 chāo
〈动〉
(1) (形声。从手,少声。本义:叉取)
(2) 同本义 [take up with a fork]
(3) 掠取,抢掠 [rob]。如:抄暴(以武力掠取);抄夺(抢劫掠夺);抄掠(搜劫他人财物)
(4) 抄写 [copy;transcribe]。如:抄集(抄录编集);抄白(抄本;副本)
(5) 搜查并没收 [search and confiscate]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抄籍(抄没并登记归公);抄没(查抄没收)
(7) 从侧面绕过去 [outflank]。如:抄击(绕道击敌);抄近(走近路)
(8) 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fold (one's arms)]。如:抄手;抄着腰(叉着腰)
(9) 顺手牵羊拿走 [go off with]。如:谁把我的字典抄走了
(10) 迅速拿起 [take up]。如:抄起一把锹就走了
词性变化
◎ 抄 chāo
〈名〉
匙子;小勺 [spoon;ladle]
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清史稿》
古籍释义
《唐韵》《
韵会》《正韵》楚交切《
集韵》初交切,𠀤与钞同。叉取也。《杜甫诗》饭抄
云子白。《韩愈诗》匙抄烂饭稳送之。
又《增韵》誊写也。《通俗文》遮取谓之抄,写录之目亦谓之抄。
又《集韵》楚绞切,音炒。抄掠也。
又《
唐韵》初教切《集韵》《韵会》楚教切,𠀤钞去声。亦略取也。
又《集韵》桑何切,音娑。摩挱之挱亦省作抄。 《集韵》或作摷。本作钞。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腔] cau1 [梅县腔] cau1 [沙头角腔] cau1 [客英字典] cau1 [台湾四县腔] cau1 [客语拼音字汇] cau1 cau4 [陆丰腔] cau1 [
宝安腔] cau1 [
东莞腔] cau1
◎ 韩语:CHO 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