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抑(拼音:yì)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抑的初文是,印的甲骨文字形像用手按人使下跪。后来加“扌(手)”旁分化出抑字。抑本义指压、按,引申指控制、压制。抑还表示在几种情况中选择一种,又表示轻微转折,用为连词。
文字源流
“抑”的古字是“印”。“印”,甲骨文作图1,或反向作图2。金文构型相同,作图3、4。许慎《说文解字》中“抑”字的小篆字形作图5(隶定作𢑏),字形“从反印。”从“印”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来看,上方是一只大手(爪),下部是半跪的一个人,这表示用手压服一个人之形。抑即印字今字,印为抑之初文。甲骨文正反无别,不影响字义。战国古玺文正反仍然无别,皆为印字,可见至战国仍然不是反印为𢑏(抑)。反印为𢑏(抑),也就是印𢑏(抑)正反有别,反写印而成为一个新字𢑏(抑)应该是汉代开始的。
《说文》中的俗体(图6)从手,突出其字义的动作性。后来经过隶变、楷化,成为楷书的正体字。在《西狭颂》中有图7形,是小篆俗字的平直化写法。
抑的本义是按,引申为压制。按是具体的动作,用手向下按;而压制则是抽象的行为,虽不一定用手,但也是要使被压制者下降。如成语“抑强扶弱”。在现代汉语中,“抑”常和“制”连用,组成合成词“抑制”,意思是压下去、控制住。
“抑”又由压制的意思引申为贬低,其实贬低也就是一种压制、抑制。“抑杜扬李”中的“抑”和“扬”也是贬低和抬高的意思。以上所述的“抑”都是动词
作为动词,“抑”是下压;作为形容词,“抑”是低的意思;低是压的结果。如“抑扬顿挫”。引申为低沉,多半指心情。如“压抑”“抑郁”。
“抑”后来又假借为虚词,用于表示递进、选择、转折等,常见于文言文。现代汉语已很少使用。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九上】【印部】於棘切(yì)
(𢑏)按也。从反印。
𢬃(抑),俗从手。
说文解字注
“(𢑏)按也”注:按,当作“按印也”,浅人删去“印”字耳。按者,下也,用印必向下按之,故字从反印。《淮南·齐俗训》曰:“若玺之抑埴,正与之正,倾与之倾。”玺之抑埴,即今俗云以印印泥也。此抑之本义也。引伸之,为凡按之偁。《内则》:“而敬抑搔之。”注曰:“抑,按也。”又引伸之,为凡谦下之偁。《宾筵》传曰:“抑抑,慎密也。”《假乐传》曰:“抑抑,美也。”《抑》传曰:“抑抑,密也。”《猗嗟》传曰:“抑,美色。”《论语》三用抑字,皆转语词,於按下之意相近。《抑》诗,《国语》作“懿戒”,懿同抑。“抑此皇父”“懿厥哲妇”“懿”亦同“抑”。郑云:“抑之言噫,有所痛伤之声也。”
“从反印”注:用印者必下向,故缓言之曰印,急言之曰𢑏。《诗·宾筵》抑与怭韵,《假乐》与秩韵,古音在十二部。𢑏即印之入声也。今音於棘切,入二十四职。
“𢬃(抑),俗从手”注:既从反爪矣,又从手,盖非是。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 抑;康熙笔画:8;部外笔画:4
《唐韵》於力切。《集韵》《韵会》乙力切,并音亿。
《说文》:按也。《史记·三王世家》“缘恩宽忍,抑案不扬。
又慎密也。《诗·小雅》:威仪抑抑。
又治也,塞也。
又屈也,逼也。《礼·学记》:君子之教喻也,强而弗抑。疏:但劝强其神识,而不抑之令晓也。《楚辞·怀沙》:俛屈以自抑。
又遏也,止也。《史记·平准书》:抑天下物,名曰平准。《后汉·明帝纪》:章奏若有过称虚誉,尚书宜抑而不省。
又美也。《诗·齐风》:抑若扬兮。疏:扬是颡之别名。抑为扬之貌。
又损也,退也。《后汉·蔡邕传》:人自抑损,以塞咎戒。又《班固传》论:固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注:抑,退也。抗,进也。通作挹。
又转语,亦然之辞。《诗·郑风》:抑磬控忌。
又发语辞。《诗·小雅》:抑此皇父。《王应麟·诗考》:《韩诗》:抑,意也。
又诗篇名。《楚语》:卫武公作懿,戒以自儆。注:大雅抑之篇,懿读曰抑。
《说文》:从反印,或从手作𢮮。隶作𢬃。今文省作抑。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扌”窄“卬”宽,顶部“扌”高,底部“卬”低。“扌”,横笔在横中线上方。“卬”,左右大致等宽;顶部左高,底部右低;㇙(竖提)竖段在竖中线,提尖轻抵横中线;㇆(横折钩)的横段与“扌”横笔、㇙(竖提)的起笔持平,钩部在横中线下侧。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7 21:08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