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间文学
拉仁布与吉门索,青海省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关于叙事长诗《拉仁布和吉门索》的产生时代,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这部作品产生年代久远,“故事发生在土族生活兴起的牧业时期”,故事内容“把人带到一个遥远的古老年代”。有的学者则认为,这部作品产生的年代较晚,大致产生于封建社会中后期。
《拉仁布和吉门索》中的男女主人公,一个放牛,一个放羊,可见当时土族的生产活动中,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拉仁布与吉门索》一些版本中写道,吉门索的哥哥阿布,家有千亩地、百群羊、十院房,还雇了长工。一部民间口传文学作品,从萌芽到定型,往往有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有关阿布家业的细节描写,是最早的《拉仁布与吉门索》口传版本中就有,还是后来进入《拉仁布与吉门索》的,已无从考证。不过,这一细节表明阿布是个典型的封建地主形象。从作品的其他细节中还可以看出,长诗中描写的土族,已经有了房,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村庄,彻底摆脱了游牧生活,实现了完全定居。土族实现了定居,有了耕地,大量的耕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形成了大地主。这些细节说明,《拉仁布与吉门索》讲述的故事,产生于封建社会。
文化特征
基本内容
相传美丽善良的土族姑娘吉门索,爱上了给她哥哥放羊的长工拉仁布。他们两个在一同放牧的日常生活中对彼此产生了浓浓的爱意,于是私定终身,在山上拜天地结为了夫妻。可是吉门索的哥哥和嫂子是一对财迷心窍的凶恶之人,所以当他们得知这一事情之后,百般阻挠,对吉门索进行了毒打和谩骂,并把她锁在了家中,不准她再和拉仁布见面,为了断绝吉门索的想念,拉仁布的哥哥穿上了吉门索的衣服,藏了一把尖刀悄悄地跑到了吉门索的帐房里面,等晚上拉仁布放牧回来的时候,刚走进帐房就被吉门索的哥哥用尖刀给刺死了。
当庄子里面的人按照土族的风俗习惯准备火化拉仁布的时候,却发现烧了三天三夜也没有将拉仁布的尸体烧着。吉门索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忍着悲痛冲破了哥哥嫂子的阻拦来到了火葬场,吉门索把自己的耳环、手镯等物一扔到了火中,可是拉仁布的尸体仍然烧不着。看着这样的情景,吉门索忽然之间醒悟了,于是她十分悲愤地唱道:“你不着来我知道,盼我和你一快烧;五尺身子舍给你,一块烧到天荒和地老。”吉门索一唱完就立马跳进了火中,火立刻就烧了起来,尸体很快就化成了灰烬。
然而,吉门索的哥哥却把他们两个的骨灰分别埋在沙河的两岸,可是三年以后在沙河的两岸分别长出了一颗合欢树。狠心的吉门索的哥哥又把两棵树给劈成了柴烧,可是令人惊奇的是,火点燃以后居然化成了一道彩虹,并且从烟囱里面飞出了一对美丽的鸳鸯,鸳鸯扑向了歹毒的哥哥,啄瞎了他的双眼,然后一起飞走了,一直飞到了当年吉门索和拉仁布放牧的山林里面。
内容分类
民间叙事长诗《拉仁布与吉门索》,原诗用土族语演唱,已整理出版多种汉文文本。作为活态的口传叙事长诗,民间流传着《拉仁布与吉门索》两种形式的版本,一种为纯韵文版本,一种为韵文相间版本.还有一种散文形式的民间传说,可以看做是叙事诗《拉仁布与吉门索》的派生版本,不同的土族聚居区,流传着不同版本的《拉仁布与吉门索》,甚至不同的民间歌手,演唱着不同版本的《拉仁布与吉门索》。但是,作为民间叙事长诗,不管哪个地区流传的版本,其故事框架和基本情节没有太大的变化。
传承方式
《拉仁布与吉门索》 这部长达300多行的叙事长诗,是土族口语创作并演唱,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群众中相沿传袭,至今仍为活态的口头文学形式,主要流传于互助的威远.东沟、东山、丹麻等地区。全诗共分8个章节,在不同的流传地区有不同的风格。在演唱方式上以男女对唱为主,但不同于一般问答式对唱,演唱的曲调独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演唱形式
全诗以讲唱为主,共分8个章节,是土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土族群众最喜欢演唱的一首叙事情歌,在不同的流传地区有不同的风格。在演唱方式上,拉仁布与吉门索以男女对唱为主,但不同于一般问答式对唱。演唱的曲调独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拉仁布与吉门索》完全用土语演唱,它源于土族地区,又生长和发展于土族地区,植根于土族传统文化之中,为当地土汉两族民众所喜闻乐见。故事中拉仁布、吉门索、哥哥、嫂子等主要人物性格特征鲜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独特的民族特色,为民族学、语言学和土族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另外,《拉仁布与吉门索》所描述的故事反映了土族从游牧生产方式逐步转向农业生产方式的一个侧面,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传承现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民间长诗的传承人大部分已相继辞世,50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基本都不会唱了,后继乏人,已到了急需抢救和保护的地步。
传承人物
何全梅,女,土族,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2007年6月,何全梅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申报。项目名称:拉仁布与吉门索。
保护措施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拉仁布与吉门索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拉仁布与吉门索”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的公告,该项目入选2981家评估合格的保护单位名单。
社会影响
2015年5月29日,中国唯一土族自治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首届杜鹃花文化旅游节在互助北山浪士当景区拉开帷幕,传唱《拉仁布与吉门索》。
参考资料
国家名录-拉仁布与吉门索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8 21:54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