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管是把较粗的钢管用工艺拉伸成较细的管子,用此工艺生产出来的钢管称之为拔管。与之相对的工艺是扩管。即把细管子用工艺加工成较粗的管子。材质多为碳钢和不锈钢及合金钢。
冷拔管简介
高精度
冷拔钢管技术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煤矿
单体液压支柱缸筒及工程机械油缸的制造中,由于油缸的机械加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浪费材料和能源,因此,近年来国内开始研究、应用高精度冷拔钢管技术,并使其产品在我国的煤矿和工程机械等行业推广应用。
拔制原理
1、金属学原理
冷拔钢管工艺属于冷加工范畴,因为拔制时的温度远低于金属的
再结晶温度。
由Baily_Hirsch关系式可知,流变应力=0+ aGbρ0.5
式中G———切变弹性模量,MPa;
b———位错强度,A;
0———无加工硬化时的流变应力,MPa;
ρ———平均位错密度;
a———常数,a≈0.5。
金属的流变应力即强度与位错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它反映了形变时加工硬化的实质。加工硬化是指由塑性变形引起的强度升高,塑性降低的现象。冷拔加工钢管正是发生了加工硬化。冷拔时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晶体内部有多个滑移系启动,位错运动彼此拦截,许多位错被钉扎住,造成位错塞积,同时位错源停止动作。上述一系列过程导致了位错的可动性降低,晶体中的位错密度显著增加。当塑性变形进一步发生,应力增加并足以使钉扎的位错开始运动,螺位错交滑移,刃位错不能交滑移,这样发生位错交截,使不动阶数增加。
所以,通过冷拔加工金属内部位错密度增加,位错可动性降低,既难于产生位错又难于移动位错,因而
金属材料硬度、强度提高。这就是冷拔加工的金属学原理。
2、力学原理
冷拔时钢管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一定形状、尺寸的模具,发生塑性变形。在生产中的拔制方法大致可分成3种:缩径拔管、减外壁拔管和减内壁拔管,冷拔时,钢管在拉拔力、正压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应的变形,大都经过缩径、减壁和定径3个阶段,而且变形区内部产生相应的应力,其中轴向为拉应力,径向和周向为压应力,拔管过程中金属处于一向拉和两向压应力状态[2],这是冷拔管变形过程的基本力学特征。拔制的最大主应力是拉应力,最小主应力是压应力,两者符号相反。根据塑性方程式σ1-σ3=βσ5。
式中σ1———最大主应力,MPa;
σ3———最小主应力,MPa;
β———中间主应力σ2的影响系数,取β=1~1.5;
σ5———单向拉伸时的屈服极限,MPa。
可知变形过程中任一方向的主应力,其绝对值都不会大于βσ5,所以冷拔的变形抗力较低,同时应力状态中存在拉应力,变形时金属塑性较差,对于低塑性的或因加工硬化而降低塑性的,拔制比较困难。
拔制关键因素
1、选材
冷拔缸筒是以热轧管为材料拔制而成的,热轧管的材质、规格、质量的选取合适与否直接影响着拔制进行和成品质量。
选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选材时一般在强度保证的情况下,选取硬度低、塑性好的材料;(2)钢管规格应根据成品的规格选定,保证其延伸率在20%~ 40%;延伸率过小,成品表面的强度不能保证,过大,使拔制难以进行;(3)材料表面不能有凹坑、裂纹、裂缝、折叠、结疤、椭圆等严重缺陷;(4)最好选取热轧后放置0.5~2a的钢管,时间过短,钢管表面锈蚀浅薄,时间过长,钢管表面锈蚀过深,这些都会导致钢管表面前处理不充分,从而影响成品表面质量。
2、前处理
未经前处理的钢管,冷拔时因钢管表面与模具之间摩擦系数过大而使拔制不能进行;只有经过前处理工序,使钢管先进行除锈,并通过磷化、皂化等处理,使其内、外表面形成一种致密的金属皂膜,以减小钢管与模具之间的摩擦,从而保证拔制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前处理还可以减少模具的损耗率,提高成品率和工作效率,并且使加工后的成品表面光滑均匀,防锈效果好。
钢管前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酸洗除锈要彻底,一经发现未除净的锈,则需重新酸洗。(2)生产中,应经常测试磷化液和皂化液的成分浓度,保证磷化液和皂化液的生产指标,发现达不到指标时,应及时进行调配。(3)要严格控制处理液的温度与操作时间。
3、模具的设计
冷拔管是在力作用下,通过一定形状、尺寸的模具拔制而成的,
模具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直接影响成品的尺寸精度和质量。模具设计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内、外模具定径尺寸的确定应考虑冷拔后成品的回弹量,一般硬度低、变形量小的材料,其回弹量小,硬度高、变形量大的材料,其回弹量大;(2)模具的表面要有较低的粗糙度要求,一般取值比成品低一到两级;(3)模具材料选用高强
耐磨材料,常用的有GCr12、GCr15和Cr12MoV等。
高精度冷拔管处于开发阶段,掌握其拔制原理和拔制中的关键因素,对研究、开发不同材料和形状的冷拔产品,提高冷拔管质量,拓宽冷拔管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