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束,汉语词语,读音是jū shù,意思是对人的言语行动加以不必要的限制,过分约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出自《晋书·愍怀太子遹传》:“殿下诚可及壮时极意所欲,何为恒自拘束。
①《
晋书·愍怀太子遹传》:“殿下诚可及壮时极意所欲,何为恒自拘束。”
②宋
李元膺《鹧鸪天》词:“薄情风絮难拘束,吹过东墙不肯归。”
③《
红楼梦》第四八回:“只是他在家里说着好听,到了外头,旧病复发,难拘束他了。”
③清
方东树《书<望溪先生集>后》:“先生则袭于 程 朱 道学已明之后,力求充其知而务周防焉,不敢肆;故议论愈密,而措语矜慎,文气转拘束,不能宏放也。”
④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六章:“ 彭总 亲切地说话,让 陈兴允 拘束的感觉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