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甲寺街道,隶属天津市
河西区,地处河西区中部偏东,东临津河、天津市第四棉纺厂西大道,南抵资水道、大沽南路,西至
隆昌路,北迄津河末梢、湘江道,辖区总面积2.41平方千米。2011年末,挂甲寺街道辖区总人口85823人。
历史沿革
挂甲寺村原名大孙庄,坐落在海河东岸。
清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因海河裁弯取直而落入河西岸。
1952年11月,建立挂甲寺街公所。
1953年2月,建立东楼街公所。
1954年6月,街公所改街道。
2000年5月,东楼街道并入挂甲寺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挂甲寺街道辖书苑里、云广新里、龙都花园、麦格理、前程里、南北大街、科艺里、美化里、美好里、重华里、景兴里、景兴西里、新城小区、深水里、鹤望里15个居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挂甲寺街道辖13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河西区新城大厦1118号群防工程。
地理环境
挂甲寺街道地处河西区中部偏东,东临津河、天津市第四棉纺厂西大道,南抵资水道、大沽南路,西至
隆昌路,北迄津河末梢、湘江道,辖区总面积2.41平方千米。
人口
2010年,挂甲寺街道总人口88190人。
2011年末,挂甲寺街道辖区总人口85823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共84406人,占98.3%;有蒙古、回、苗、朝鲜、满等13个少数民族,共1417人,占1.7%。
经济
2017年,挂甲寺街道部门决算收入总计4138.6万元,与2016年决算相比增加97.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3410.6万元,占82.4%;上级补助收入4.1万元,占0.1%;其他收入9.7万元,占0.2%。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挂甲寺街道有文化站1个。每年举办民间文化艺术节,15个社区的居民参加舞蹈大赛、摄影作品展、市民学校成果展、剪纸作品展、风筝作品展以及家庭联谊会等活动。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挂甲寺街道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境内有第四十二中学。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挂甲寺街道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挂甲寺街道有社区文化小广场15个。文化小广场设有乒乓球台、鹅卵石健身区。
社会保障
2011年末,挂甲寺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58户,支出40余万元。
2011年末,挂甲寺街道辖区5447名下岗失业人员中有5103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98.42%。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挂甲寺街道因辖区内有相传建于唐代的津门古刹挂甲禅寺而得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挂甲寺街道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津门法鼓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庆音法鼓銮驾老会和杨家庄永音法鼓老会。
风景名胜
挂甲寺街道境内名胜古迹有挂甲寺,位于新围堤道1号。原名庆国寺,据传说修建于距今1300多年以前的隋唐时期。挂甲寺历史上曾建三次,第一次在明朝万历年间,第二次在清朝末年,第三次在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又重修山门。1958年被毁,1997年又重新建成。
地方特产
挂甲寺街道境内还有著名的桂发祥大麻花、玉川居酱菜等老字号土特产品。
荣誉称号
2006年,挂甲寺街道被授予”国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