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的记载是:“取牛、羊、麋、鹿、麕之肉,必脄。每物与牛若一,捶反侧之,去其饵,孰出之,去其皽,柔其肉。”就是说,用大小相等的牛、羊、鹿、獐子等的里脊肉合在一起,反复捶打到软烂,去掉筯膜,烧熟之后再加上酱料,即可食用。
又, 捣珍是周代食馔中著名的八种名食之一。《周礼》与《礼记》等先秦古籍中均有记载。其名为:淳熬、淳毋、炮豚、炮牂、捣珍、渍、熬、肝肩。淳熬,为稻米肉酱
盖浇饭;淳毋,为黍米肉酱盖浇饭;炮豚,为烧、烤、炖小乳猪;炮牂,为烧、烤、炖小羊;捣珍,取牛羊等脊侧之肉捶捣精制成珍味;渍,为酒香牛、
羊肉;熬,为五香牛、羊肉干;肝肩,为烤网油包狗肝。
八珍为黄河流域的周代
宫廷食馔,其制作技巧对后世颇有影响,至今还为
厨师所沿用。此后,则又有逶北
八珍、天厨八珍、山八珍、
海八珍、
中八珍、
下八珍、小八珍等,皆为周代八珍的演进发展。《周礼.天官.食医》:“掌和王子六食、
六饮、六膳、百羞、百酱、
八珍之齐。”齐,指食品滋味、温凉及分量。三国魏刘劭《七华》:“六谷
八珍,百羞五味,食馔之常,未足为贵。”清袁枚《随园食单》:“古
八珍并无海鲜之说,今世俗尚之,不得不吾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