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奥匈帝国瓦解,
捷克与
斯洛伐克联合,于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开始执政。1960年7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11月,捷克斯洛伐克政权更迭,改行多党议会民主和多元化政治体制。1990年3月,改国名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同年4月,再次更改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1992年12月3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解体。1993年1月1日起,捷克和斯洛伐克分别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1938年9月,捷克斯洛伐克在
慕尼黑会议中,被英法出卖,1939年,
纳粹德国占领
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45年4月,在科希策成立了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为领导的民族阵线联合政府,同年5月,捷在
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获得解放。1945年,成立各党派组成的“民族阵线政府”,宣布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946年5月,举行战后第一次国民议会选举,成立了以
哥特瓦尔德为首的新联合政府。1948年,发生
二月事件,参加联合政府的“民族社会党”等党派为接受
美国马歇尔计划与捷共尖锐对立,捷克斯洛伐克资产阶级想要复辟资本主义制度,后在捷共发动群众的情况下,将其他党派排挤出联合政府,事件以捷共的胜利结束。
社会主义制度使捷克斯洛伐克经济迅速恢复。捷克斯洛伐克现代化工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比战前大幅度提高,1957年以前捷克斯洛伐克经济年均增速为9.4%,其中重工业年均增速15.6%,工人工资年均提高7.6%,人民生活比战前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兴建了大批工人宿舍楼及医院学校图书馆文化宫等等。但是片面发展重工业也使农业、轻工业发展较慢,人民生活必需品较为紧张,1957年以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增长速度逐渐下降,经济体制较为僵化,1960年以后捷经济每年仅增长5.4%。
1960年7月11日,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将国名改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8年1月,
杜布切克接替诺沃提尼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上任后不久,宣布实行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革,也称为“
布拉格之春”运动。同年8月20日,
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
苏军“暂时驻留”至冷战结束。
1969年4月,
胡萨克接替杜布切克,任总书记,并于1975年就任共和国总统。胡萨克时期,捷克斯洛伐克经济改革稳步进行,国民经济比例逐步平衡,捷共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人民生活在1971~1985年期间增长较快。七八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年经济增长为4.7%。1987年捷克斯洛伐克的人均国民产值为5250美元,处于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前列。
1989年下半年,捷发生了剧变,政局开始剧烈动荡,捷共失去执政党地位,国名改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并修改国徽,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共和国也取消了其国名中“社会主义”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