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难解纷
汉语成语
排难解纷(拼音:pái nàn jiě fēn)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排难解纷”。
成语故事
公元前258年,秦国侵略赵国,兵临赵都邯郸。赵王求魏国援助,同盟的国魏国见状,非但不派出援军,反而派将军辛垣衍潜入邯郸,通过相国平原君提醒赵王说:秦军之所以围困邯郸,是要逼赵国尊秦昭王为帝,赵国应该顺从秦国的意愿。
当时,鲁仲连正好在赵国做客,听说辛垣衍叫赵王尊秦为帝,就去见平原君,表示愿意会会辛垣衍。两人会见后,鲁仲连开门见山地说:“如今秦国是个有战车万辆的大国,魏国也是,彼此同样称王。现在仅仅看见秦国打了一次胜仗,就想尊秦为帝吗?秦国的贪心没有止境,如果真的称帝了,就要变动诸侯的大臣,撤换他所厌恶的人,赏赐他所喜爱的人,魏王还能泰然自若吗?就是将军你又怎能保持旧日的宠幸?”
辛垣衍听到这里,站起来向鲁仲连拜谢道:“起先我以为先生是个庸人,如今我才知道先生真是天下少见的高士。请允许我就此告辞,我再也不敢提尊秦为帝的事了。”
事过以后,平原君决定奉上千金奖赏鲁仲连。鲁仲连一再辞谢,说什么也不愿接受,他笑道:“作为以天下为贵的有识之士,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能为别人排难解纷而不收取报酬。如果收取报酬,那就成为商人了。我鲁仲连不愿做这样的人。”鲁仲连辞别平原君而去,从此再也没有露面。
成语寓意
鲁仲连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说服了辛垣衍,使他认识到了尊秦为帝的危害,尊秦于赵无利,于魏无利,于他本身更无利。一方面显示了鲁仲连的高超论辩才智,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他的高瞻远瞩的目光。而在赵王拿出高官厚禄来答谢鲁仲时,鲁仲却说,作为一个有为的有志之士,就应该为别人拍忧患,解纷争,而不接受一点报酬。成语告诉人们,在生活中遇到他人有危难时,也应慷慨的伸出援手,不求回报。
成语运用
“排难解纷”指排除危难,解决纠纷。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后晋·刘昫旧唐书·张濬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
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夫国有诸侯之事;而能端委来带;与宾客言;以排难解纷;徇国家之急。”
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逐臣吹毛洗垢,自知积罪如山;学士排难解纷,反使措颜无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农妇》:“有农人妇,勇健如男子,辄为乡中排难解纷。与夫异县而居。”
成语辨析
排难解纷—排除万难
排除万难:清除一切障碍,克服重重困难。两者都有克服困难的意思,但有区别:1意义不同。“排除万难”语意较重;“排难解纷”语意较轻。“排除万难”偏重在排除一切困难:“排难解纷”偏重在调解双方纠纷。“排难解纷”常用来称颂人很热心:“排除万难”则没有这种意思。2.语体色彩不同。排除万难”在口语、书面语里都常用;排难解纷”多用在书面语里。
汉英成语翻译
【排难解纷】 mediate disputes
例:当地的地方首长十分善于排难解纷,因此居民们都能和睦相处,相安无事。
The inhabitants in this area live amicablywith each other because their leaders are very good at reconciling the differ-ences which arise between people
参考资料
排难解纷.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30 15:10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