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骨草
五福花科接骨木属植物
接骨草(Sambucus javanica Reinw. ex Blume)是五福花科、接骨木属高大草本或半灌木植物,别名蒴藿、水椿根、有骨消等。高可达2米;茎有棱条,羽状复叶的托叶叶状或有时退化成蓝色的腺体;小叶片互生或对生,狭卵形,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两侧不等,边缘具细锯齿,无托叶,复伞形花序顶生,大而疏散,总花梗基部托以叶状总苞片,纤细,可孕性花小;萼筒杯状,萼齿三角形;花冠白色,花药黄色或紫色;果实红色,近圆形,表面有小疣状突起。4-5月开花,8-9月结果。因其有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疼痛之效而得名。
命名由来
接骨草因其有治疗跌打损伤、骨折疼痛之效而得名。
形态特征
接骨草为高大草本或半灌木,高1-2米。
茎叶
茎有棱条,髓部白色。羽状复叶的托叶叶状或有时退化成蓝色的腺体;小叶2-3对,互生或对生,狭卵形,长6-13厘米,宽2-3厘米,嫩时上面被疏长柔毛,先端长渐尖,基部钝圆,两侧不等,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或中部以下边缘常有1或数枚腺齿;顶生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基部楔形,有时与第一对小叶相连,小叶无托叶,基部一对小叶有时有短柄。
复伞形花序顶生,大而疏散,总花梗基部托以叶状总苞片,分枝3-5出,纤细,被黄色疏柔毛;杯形不孕性花不脱落,可孕性花小;萼筒杯状,萼齿三角形;花冠白色,仅基部联合,花药黄色或紫色;子房3室,花柱极短或几无,柱头3裂。
果实红色,近圆形,直径3-4毫米;核2-3粒,卵形,长2.5毫米,表面有小疣状突起。
分布范围
接骨草分布于中国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日本、缅甸、越南等地亦有分布。
生态习性
接骨草喜较凉爽和湿润的气候,耐阴,耐寒,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但涝洼地不宜种植,忌高温,生于山坡灌丛或草丛中,多生于海拔300-2600米的山坡、林下、沟边和草丛中,亦有栽种。花期4-5月,果期8-9月。
栽培繁殖
繁殖方法
接骨草主要依靠蜂类、蝇类昆虫进行传粉,传粉昆虫不足时自动自交。接骨草的果实还通过白头鹎进行传播。在果实成熟期,白头鹎作为接骨草的采食者,采食效率高,能快速将果实吃尽。白头鹎采食后,会将含有种子的粪便撒落在其他植物叶片上,经雨水冲刷后落入地表,从而实现种子的自然传播。
种子繁殖
秋季收集种子,开浅沟进行条播,然后覆盖土壤。
分株繁殖
4月挖取地下茎,将其切成小段,确保每段都具有2~3个芽眼,然后进行穴栽。
扦插繁殖
采用育苗移栽法。在2月发芽区,选取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枝条,剪成20-25厘米长的插条,每个留有3个以上的芽节,最上面和最下面的芽节要距剪口1-1.5厘米,然后在整理好的地上,开3米宽的畦,按行距26厘米开横沟,深16-20厘米,每沟放插条15-20根,插条的最上一个芽节要露出地面,然后覆土半沟、压紧,在盖细土与畦面齐平。移栽应在当年冬季落叶后或第二年春季发芽前进行。按行株距各1.3-1.8米开穴,深21-25厘米,每穴移苗1株,填土压紧,在盖土使稍高于地面。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栽培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
田间管理
苗高13-17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追肥;6月进行第二次。肥料以人畜粪尿为主,移栽后2-3年,每年春季和夏季各中耕除草一次。
采收加工
可全年采收,鲜用或切断晒干。
病虫防治
自2011年江西省宜春地区人工种植接骨草面积逐年扩大,而接骨草根腐病危害也逐年加重,穆向荣等人研究根腐病为镰刀菌。该根腐病化学防治法通常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筛选药剂。多菌灵、百菌清、敌克松、代森锰锌、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化学农药常用于根腐病的防治。
近种区别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接骨草的全草或根可入药。味甘、苦,性平。归心、肝、肺、肾经。
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的功效,适用于风湿疼痛、水肿、痢疾、黄疸、慢性气管炎、风疹瘙痒、丹毒疮肿以及跌打损伤和骨折等症状。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接骨草:“性平,治折伤,续断骨,捣罨即愈。”
观赏价值
接骨草枝叶碧绿,株型优美,生长迅速,能快速达到绿化养眼效果,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观赏性植物。
食用价值
接骨草的嫩茎叶营养丰富,每100克含高水分、适量蛋白质与脂肪,同时富含钙、铁、磷等多种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C和胡萝卜素,是优质的野菜资源。
生态价值
接骨草是耐砷植物,还是一种在体内富集和运输重金属元素(如Pb、Zn、Cd)能力很强的植物。由于其对不良环境具有强大的抗性,接骨草不仅能有效改善厂矿区的绿化和环境质量,特别是针对有粉尘和酸碱污染的工厂车间,展现出极佳的适应性。此外,接骨草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繁殖简单且资源丰富,加之作为土著植物不存在外来植物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它也是公路生态环境绿化、荒坡绿化以及水土保持的理想材料。
经济价值
通过试验发现接骨草汁液及汁液生物肥能显著提高辣椒产量与品质,另外,接骨草作为基肥能大幅增产晚稻,且接骨草种植一次可多年高产,是高效肥料与良好保土材料。
植物文化
哈尼族医生路巴在休息时遇到一条大蜈蚣,将其斩断后发现其断肢仍在蠕动。随后,一条雄性蜈蚣用嫩叶包裹并治愈了受伤的雌性蜈蚣。路巴受此启发,用同样的叶子试验在鸡腿和驴腿上,发现其有接骨效果,于是将这种植物命名为“接骨草”,并在中华百草园中得以传播。
参考资料
接骨草.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14 22:36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