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宋官名。在开封府界,除了东京城,其余诸县、诸镇刑狱、盗贼、兵民、仓场、库务、沟洫、河道等事,皆由府界提点来主持。
简介
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宋官名,掌察京畿地区县镇有关司法、
刑狱、盗贼、场务、河渠等事务。
蔡京(1047—1126),字元长,兴化军仙游(今属福建)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入仕为钱塘县(今浙江杭州)尉①。熙宁末入京,历任流内铨、崇文院属官,并开始进入“中书礼房”任学习公事,元丰元年(1078)后任权检正礼房公事、检正户房公事,元丰三年任权
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
元丰五年官制改革后,任考功员外郎、起居郎,次年八月任贺辽道宗生辰使,同年回朝后任中书舍人。元丰七年末升为权知开封府②,开始参与宰相、执政们争夺中央权力的活动。
元丰八年三月初,正当改革继续实行之际,年仅38岁的宋神宗英年早逝。因为神宗正值年富力强,所以当于正月初开始生病时,宰相王珪、蔡确并没有与神宗商议继承人选之事。直到二月末宋神宗病危之时,神宗生母高太后和宰相、执政们在确定皇位继承人选时,就应立年仅10岁的神宗子延安郡王赵佣,还是立神宗的同母弟雍王赵颢或曹王赵頵,展开了剧烈的斗争。
后来在右相蔡确、
首席执政官(门下侍郎)章惇主张之下,得到左相王珪的赞同,但撇开了
高太后和向
皇后,确定立赵佣为皇太子(改名赵煦)。这天,据说蔡确、章惇命开封知府蔡京率领壮士(一说即是刽子手)在外庭,准备杀持异议的大臣,由于大臣们都赞成,这天才平安度过。蔡京因而也立有“定策功”。但此次立储之事,日后成为新旧党争的重大事件,蔡京遂采取投靠司马光以求保官。
元祐元年(1086)二月,首席执政官(门下侍郎)司马光废免(募)役法,恢复差役法,限令五日内完成,正当章惇、苏辙、吕公著等人讨论免役法与差役法优劣所在,或缓行差役法之时,开封知府蔡京却于五日内立即恢复了差役法,以致得到司马光的夸奖:“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
①蔡京虽然投靠了司马光,但由于他在担任开封知府期间徇私枉法,此时被揭露,同时一些旧党人员认为蔡京明知开封府旧差役法差人过多,但根本不作调查、申报,而是限令五日内改行差役法,因而指出蔡京“身为民官,若不知旧法(指差役法)人数之冗,是不才;若知而不请(指申请实际需要人数),是不忠”。蔡京限期改行旧差役法,是“故意扰民以坏成法”,是“挟邪坏法”①,虽然已升任首相的司马光很欣赏蔡京,但蔡京任开封知府时的徇私枉法也是不争的事实,加上为了稳定旧党内部的团结,不得不把蔡京调出京城,改任河北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知府,例兼真定府路安抚使。
①《宋史·蔡京传》作“调钱塘尉、舒州推官”,按前者为差遣实职,后者为“选人”寄禄官称,即后来的从事郎,其原意为蔡京入仕以舒州团练推官的寄录官担任钱塘县尉。
②按北宋末年以前制度,都城开封府长官为开封尹,例由皇弟或皇子担任,但开封府长官主要由其他官员担任,则称权知开封府,通常只称为开封知府。
①《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8,元祐元年闰二月庚寅。
蔡京此次奉调出京,最多也只能算是“平调”,甚至被一些旧党认为是“宰相(时司马光独相)特加奖助,授以名藩”②。因此,要求停止蔡京的新职,待审理完他徇私枉法之事后再说,但未被采纳。
元祐年间,当新党成员屡遭旧党打击之际,蔡京却历任瀛州(今河北河间)、扬州(今属江苏)、郓州(今山东东平)、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成都府(今四川成都)等名藩大郡的长官及江淮发运使等职。元祐八年九月,执政八年的太皇太后高氏死,哲宗亲政。次年(1094)四月,改元绍圣,以示继承宋神宗改革事业,新党首领章惇任左相(独相),执政也由新党成员担任,蔡京在此前后由成都知府奉调回朝廷任权户部尚书。不久,宰相章惇想改革差役法,设置机构讨论如何改革。元祐元年时附和司马光废罢免役法最积极的蔡京,这时却对章惇说:“取熙丰旧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③,又成为最积极恢复免役法者,因而受到宰相章惇的重视。
绍圣二年十月,其弟蔡卞升任执政(尚书右丞)时,蔡京也升为翰林学士兼修国史。此后主持贬斥旧党刘挚、范祖禹等人的活动,企图以此挤身执政的行列,但受到曾布的排挤,只升为
翰林学士承旨。
元符三年(1100)正月,年仅25岁的哲宗病死,向太后(神宗皇后)不顾宰相章惇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或依年长立申王赵佖的正确主张,而是在曾布、蔡卞等人支持下,坚持立被章惇认为是“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的端王赵佶①,即宋徽宗。同年三月,在曾布与韩忠彦的排挤下,蔡京出任太原(今属山西)知府兼河东路
经略安抚使;其弟执政蔡卞上奏认为是宰相章惇打击蔡京,向太后也认为蔡京不当出任外官,遂命徽宗诏令蔡京留首都继续修撰国史,于是曾布再次攻击蔡卞党羽满布朝野,蔡京不出,自己就不能安位。执政蔡卞、宰相章悙先后被曾布党羽攻击后罢政出任地方官,韩忠彦、曾布升任左右相后,蔡京随即于同年冬先被出任知永兴军,还未赴任就被改为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引起蔡京的不满而拖延不赴任,被降为提举杭州洞霄宫的闲差,遂居住于杭州。
徽宗设明金局于杭州,由宦官童贯主持,收集古字画,蔡京擅长书法②,与宋徽宗的嗜好相同,蔡京竭力巴结童贯,并通过童贯不断进呈自己的书法作品,甚至宫妃、宦官等也都得到了蔡京所写的条屏、扇面之类,在童贯的竭力推荐下,又得到宫妃、宦官的一致赞誉,宋徽宗遂决定重新起用蔡京。
建中靖国元年(1101)末,起为定州(今属河北)知州。崇宁元年(1102),右相曾布与左相韩忠彦争权,曾布为拉拢蔡京。这年二月蔡京升任北京大名(今大名东)知府兼北京留守,三月即被召回朝任
翰林学士承旨,左相韩忠彦于五月被罢相出任地方官后,蔡京即于六月升任执政(尚书左丞)。右相曾布在蔡京及其党羽的攻击下被罢相,蔡京遂于七月升任右相,次年二月又任左相,从此开始了以宋徽宗、蔡京为首的腐朽统治集团的黑暗统治。蔡京对于曾布在哲宗执政时期阻挡他升任执政并被放逐为地方官之事,
②《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9,元祐元年闰二月庚戌。又真定府为成德军节度使节镇所在地,以此,《宋史》、《东都事略》的《蔡京传》均作“知成德军”。
③《东都事略》卷201《蔡京传》。
①《宋史》卷22《徽宗纪·赞》。
②一说宋代四大书法家原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后以蔡京为奸臣,而改以北宋前期的蔡襄列入四大书法家。
一直耿耿于怀;宋徽宗也已将曾布当初的拥立之功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在蔡京即将升任右相之前,曾布就受到贬逐,以后又一再被贬逐,其境遇甚至比反对立徽宗为帝的章惇更差。蔡京升任右相后,立即打着“绍述”宋神宗改革事业为旗号,于是仿照“熙宁置(制置三司)条例司体例,于都省(尚书省)置讲议司”①,由蔡京亲自兼任提举。并于崇宁三年六月初,在显谟阁(神宗御书阁)为熙宁、元丰功臣绘像,以王安石配享孔庙;政和三年(1113)又追封王安石为舒王,以之标榜蔡京作为王安石改革事业的“继承人”,是货真价实的“新党”,而将收括民脂民膏的行为都称之为“新法”。正如北宋末年的程瑀所说,蔡京的所作所为“无非蠹国害民”,蔡“京名为遵用熙(宁)、(元)丰之典”,然而“未有一事合熙丰者”②。打击与迫害以
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及排斥异己,是蔡京当政以后的主要活动之一。就在他任右相的次月,崇宁元年八月,首先下诏不许司马光等21人的子弟在都城任职。徽宗即位之初的元符三年三月,曾经下诏求直言,这是预测到四月初一将有日蚀,为“消弥天灾”而在全国进行的活动①。当时正是向太后当政期间,应诏上书的人非常多,实际上成为新、旧党人对宋神宗、王安石改革事业及高太后、司马光废罢新法的一次大规模的辩论,结果是旧党取得了相对的胜利。四月,旧党韩忠彦升任右相,与左相章惇共同执政。五月,即追复旧党文彦博、司马光等33人的官爵,而新党成员蔡卞罢政出任地方官,蔡京也于十月间被授宫观而闲居杭州。对此蔡京耿耿于怀,他任右相后随即在崇宁元年(1102)九月,将元符三年应诏上书人,分为正、邪二等,正等又分为上中下三级,列入正等的有40多人;而列入邪等的又分为邪上尤甚、邪上、邪中、邪下四级,总数多达540多人。列入正等的升官,而列入邪等的都有不同程度的贬降。又选择元祐及元符末文彦博、司马光、苏轼、秦观、张士良、王献可等文武官员(包括一些宦官)120人,分别列入元祐党籍、元符党籍,由徽宗亲自书写后刻石于宫城的正南门端礼门。崇宁三年六月,又加上书邪等及“为臣不忠”,通为309人,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其中包括著名的新党人士陆佃、章惇等。
蔡京又倡丰、亨、豫、大之说,引导宋徽宗尽情享乐。于是大兴土木,崇宁三年铸“九鼎”,次年铸成后建九殿以安置,随后修建工程浩大的“明堂”。又雕造八宝玉玺、修“方泽”②,徽宗崇奉道教,于是又大修道观。政和三年(1113)春,宰相蔡京又令童贯等以原皇宫不够宽敞,于是在宫城北门外,修造规模略小于皇宫的延福宫。政和七年,又在京城东北部修筑规模更大的“艮岳”,也称阳华宫,直至北宋灭亡的十年间不断修筑,国库财富耗费似流水。在这期间又大兴“花石纲”,东南的奇花异石用运粮的漕船以十船为一“纲”,由苏、杭运往都城,以供应皇家园林及达官贵人的府第,致使东南地区许多人户倾家荡产,加上其他的苛政,终于导致宣和二年(1120)十月以诛朱■为号召的
方腊起义爆发。虽然蔡京早已在这年六月罢
①《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20,崇宁元年七月甲午。
①《东都事略》卷10《徽宗纪》一。
②方泽是“古者??祭地于泽中之方丘”(《宋史·礼志三》),宋代已改在都城北郊地上建方坛(三层)以祭地,但仍称“方泽”,即后代的地坛。
相致仕,但在他当政时兴起的“花石纲”,是这次起义的导火线,尽管起义于次年即被镇压。但是,北宋在宋徽宗、蔡京集团的腐朽统治下已日趋衰落。
蔡京当政时开始的宋金“海上盟约”,其后是在王黼当政时进行的,宋军在进攻辽燕京(今北京)战役中,暴露出宋军的腐败和战斗力低下,成为导致金军南下的诱因。正是宋徽宗、蔡京集团政治、经济、军事的腐败,才将貌似强大的北宋送上了灭亡之途。
蔡京自崇宁元年任右相,次年升左相后。虽于崇宁五年二月罢相领宫观闲差,但随即于大观元年(1107)正月复任左相;大观三年六月再次罢相,以太师领宫观闲差;而在政和二年五月,又以太师总治三省事,位在宰相之上;宣和二年六月又罢相以太师致仕,但到北宋灭亡前夕的宣和六年十二月再以太师领三省事,次年四月最后罢相致仕,其时下距北宋灭亡只有一年多。
宋徽宗在位的26年中,蔡京担任宰相的时间长达十七、八年,接替蔡京任宰相的主要是王黼,与他们相互勾结的是大宦官童贯、梁师成,而朱■、李彦则是他们的主要爪牙,时人称为“六贼”。太学生陈东在宣和七年末向钦宗上书称:“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败于内,李彦结怨于西北,朱■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从而结怨于二虏(指辽、金)”,“此六贼者异名同罪,伏愿陛下擒此六贼,肆诸寺朝,传首四方,以谢天下”①。
当金军南下之际,“六贼”之首的蔡京“尽室数百辈,治舟辑,拥宝资,一夕遁去”②。首先逃出开封,以避战乱,更引起群臣的攻击,蔡京终于在靖康元年(1126)二月受到贬降,原是太师致仕改以秘书监分司官致仕、河南府(今洛阳)居住;但群臣认为责罚太轻,同年三月,再贬为节度副使、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安置;七月,又改为儋州(今海南儋县西北)安置,行至潭州(今湖南长沙)病死,终年80岁。蔡京子蔡攸、蔡翛被杀于贬所,其他子孙20多人(除驸马蔡鞗外)分别贬窜于湖南、福建边郡。
王黼
王黼(1079—1126),字将明,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原名甫,显贵后,宋徽宗以与东汉宦官同姓名,遂赐名黼。崇宁二年(1103)进士,以司理参军入仕,大观末与左相何执中子何志同修《九域志》,遂擢升校书部,历符宝郎、左司谏等。政和元年(1111),探知宋徽宗对右相张商英不满而准备起用已致仕的故相蔡京,王黼遂攻击张商英并吹捧蔡京过去的“政绩”。次年五月蔡京复相以太师总治三省事,将王黼视作自己的党羽,迅速提升为左谏议大夫、给事中、御史中丞。王黼为了进一步讨好蔡京,遂攻击曾经提拔过他的宰相何执中,以图罢免何执中而专任蔡京,但由于何执中早年即是攀附蔡京而受到重用,现在虽与蔡并相,而对蔡京言听计从,所以蔡京没有理采王黼这一举动,但仍升王黼为翰林学士。政和六年(1116)何执中罢相致仕后,郑居中升任宰相(太宰)后与蔡京不合,王黼暗中投靠郑居中,郑
①《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51,宣和七年十二月甲子。李彦原作李邦彦,《
三朝北盟会编》卷32,亦作李邦彦,误。《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52、《东都事略·朱■传》、《宋史》的《钦宗纪》和《陈东传》等,均作李彦,是。又“梁师成阴败于内”,《宋史·陈东传》作“梁师成阴谋于后”,词意略有差异。
②《三朝北盟会编》卷39,靖康元年二月十八日。
居中又“数荐其才”①,蔡京认为王黼叛变自己,遂调任他为户部尚书。并想利用当时的财政困难,将以户部供应不足作为贬降王黼的罪名,但当三衙的班直、禁卫没有能领取赏赐闹事时,王黼及时派人张榜公布领取的时间,很快地平息这次小小的动乱。王黼又重新担任翰林学士,随后又升为翰林学士承旨。
王黼依附“六贼”之一的大宦官梁师成,史称王黼“父事梁师成,称为恩府先生’”②。重和元年(1118)正月,刚过40岁的王黼,由梁师成荐为少宰(次相)③,由于资历浅,原先的阶官只是通议大夫(正四品),连升八阶而为特进(从一品),这是宋代此前任命宰相时从来没有过的。次年六月,太师总治三省事蔡京致仕。十一月初,方腊举行起义,王黼又升任首相(太宰)。
方腊起义是由于前相蔡京的倒行逆施,主要是“花石纲”引发的,王黼在派大宦官童贯率军前往两浙进行镇压的同时,也废罢了最为人民痛恨的苏州、杭州的造作局、花石纲等,以及一些其他苛政,因而“四方翕然称为贤相”④。
宣和三年(1121)四月,方腊起义被镇压。闰五月,就又恢复被童贯废罢的应奉司,由王黼和梁师成主管,四方进奉的珍宝,多半被他占为己有,而且公然卖官鬻爵,“自通判以上皆有定价”,都城开封就流传着“三百贯,擢(原作直,误)通判;五百索(与贯含义同),直秘阁”的说法①。此前,宋金“海上盟约”已在积极进行中。正当宋朝积极调兵遣将与金联合攻辽时,爆发了方腊起义,结集的军队遂南下镇压起义军,没有应约北上攻辽。宣和四年三月才又应约由童贯率军北攻辽南京(燕京,今北京),由于宋军腐败无能,两次进攻燕京都被辽军击败,至年末才由金军攻占燕京。宣和五年四月,金太祖在宋朝同意下将原贡给辽朝的“
岁币”转贡给金朝,并每年加纳100万贯作为燕京地区的“代税钱”,燕京地区划归宋朝;西京地区不再要代税钱而只要宋出“犒军”费后也将移交给宋朝。金向宋移交燕京地区后,宋朝改燕京为燕山府、燕京地区为燕山府路。五月,首相王黼以功升为太傅总治三省事,位在宰相之上。
王黼的所作所为引起皇太子赵桓的不满。王黼就想利用宋徽宗宠爱郓王赵楷的关系,为达到以郓王赵楷取代太子赵桓的目的,采取打击的手法,企图动摇太子赵桓的地位。但是,后来宋徽宗发现王黼与大宦官梁师成互相勾结,两家虽只一墙之隔,还开便门以暗中往来;王黼又受到朱■的攻击。宋徽宗遂于宣和六年九月,“乃拔白时中、李邦彦(为宰相)共政,以分其权”②,结束了王黼三年多的独相政局;十一月,46岁的王黼被罢相致仕。
宣和七年末,宋钦宗即位,王黼慌忙进贺,但宋钦宗已事前下旨拒绝。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军南下,王黼不向钦宗奏明即携家属乘船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