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主题变奏曲
1819年帕格尼尼,尼科洛所作曲目
《摩西主题变奏曲》作于1819年,是以罗西尼的歌剧《摩西在埃及》中摩西祷告时的音乐为主题而写的。因此曲只用G弦演奏,又是柔板,带有如歌的咏叹调性质,故俗称《摩西之歌》或《G弦上的咏叹调》。
创作背景
1816年,三十四岁的帕格尼尼与二十四岁的歌剧作家罗西尼在罗马邂逅相遇后,根据罗西尼的歌剧写了几首变奏曲。其中,《摩西主题变奏曲》就是根据歌剧《摩西在埃及》中摩西祷告时的音乐为主题创作的。变奏曲的引子与结尾都采用变奏形式,此曲用G弦演奏,将G弦指定音高调到bB,引子是柔板,旋律宽广,暗示出主题。中间使用泛音,结尾变成大调。主题的节奏是进行曲风格,采用很多敲击音。第一变奏几乎全是十六分音符,充满欢快的流动感。第二变奏是活泼的2/4拍,结尾加进重音与泛音。第三变奏的节奏与拍子和第二变奏相同,也是用十六分音符,回荡涟漪的流动感沁人肺腑;连音与断音交替出现,跌宕起伏。前一部分反复之后,出现采用六连音十六分音符的结尾部分,在动荡、华丽的起伏中结束。
作者简介
Paganini,Nicolo 帕格尼尼,尼科洛(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为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演奏家之一。学于热那亚和帕尔马,十三岁首次登台。1805—1813年任卢卡公主的宫廷音乐总监,1828年起赴维也纳、德国、巴黎(1831)和英伦三岛演出。除小提琴外,尚擅于演奏吉他和中提琴,请柏辽兹写作中提琴曲一首而得《哈罗尔德在意大利》(1834),但他从未演奏它,据说嫌其独奏部分不够辉煌。帕格尼尼最光辉的成就在于演奏自己的作品。他身材瘦长,拉琴时情绪激越,似痴似醉,如魔鬼附身。技巧之精湛有二十四首小提琴独奏用随想曲(op.1)为证。这是帕格尼尼生前允许出版的少数作品之一。二十四首随想曲中的某些新技巧由李斯特和舒曼移植于钢琴练习曲中,由布拉姆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用于钢琴变奏曲中。另作有小提琴协奏曲至少五部(其中一部最近才被发现),《威尼斯狂欢节》和其他小提琴曲,以及吉他与弦乐合奏的室内乐。放纵无度的生活致使健康恶化,1834年起不得不减少音乐会演出。1840年5月27日死于尼斯,相传有未死而误遭活埋一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7 12:15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