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死
汉语词汇
效死,拼音:xiào sǐ,汉语词语,意思是卖力而不顾生命。出自《公羊传·昭公十三年》。
释义
亦作“効死”。舍命报效。
出处
公羊传·昭公十三年》:“比之义,宜乎效死不立。”
例句
唐 骆宾王《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新唐书·陆贽传》:“陛下虽有股肱之臣,耳目之佐,见危不能竭诚,临难不能効死,是则群臣之罪也。”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彦章以步军十万人攻杨刘城,李周尽力拒守,每与士卒同甘共苦,故能得军心,效死勿去。
明·张居正《再乞休致疏》:“虽执殳荷戈,效死疆场,亦所弗避。”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六回:“公子嘉伏地痛哭曰:‘先王以社稷宗庙传于王,何可弃也,臣愿与颜聚竭力效死。万一城破,伐郡数百里,尚可为国,奈何束手为人俘囚乎。’”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夫虽远御魑魅,必能为疆场效死,以报君父。”
清 戴名世《崇祯癸未榆林城守纪略》:“受国厚恩,敢不执槖鞬援枹鼓以效死。”
清·昭梿《啸亭杂录·一·爱惜满州士卒》:八旗士卒,多争先用命,效死疆场,丁口稀少。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吾人愿献此身以为一切民众之前驱,为一切民众而效死。”
最新修订时间:2021-08-26 16:38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