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指的是一件
微画雕艺术作品,作者以一块变了形的近似圆形的
寿山石雕刻而成。底部弧度较小,表示南极较平坦的冰层
陆块,可以站立。顶部有一处略显突出,故其外表酷像“地球”在“呼救”。作品雕刻技法独特,意图以图像方式来普及地球
科普知识,进以用“温差图像化”表现手法,呼吁人们保卫人类赖以生存的脆弱的
地球环境。作品图照曾被一些教育网和科普网站所转载。其意义深远。
作品观赏
“救救地球”先了解地球
我们用左手拇指与中指捏在“救救地球”艺术作品的对应位上下,对着台灯,或在阳光斜照的地方,用右手推动它,让它自东向西旋转,我们可以看到光影在慢慢转移,亮处和暗处各占一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白天和黑夜。把台灯或阳光当做太阳,面对太阳时就显亮处,显然温度较高;反之,则显暗处,温度较低。昼夜光亮和温差就是由于
地球自转而形成的。
此时我们站立的身体不要动,而把紧握着的“救救地球”向左缓慢移动,到左边无法再旋转时,则转身180度继续旋转,使其轨迹形成一个接近正圆的椭圆,这就是所谓
地球轨道,由地球公转造成的。由于地球轨道是椭圆形的,随着地球的绕日公转,日地之间的距离就会不断变化着,于是我们感觉到有了
春夏秋冬,其温差显然也不一样了。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它就这样运转着己经有五十多亿年了,尽管其速率和角度也在不断变化着,一如其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温差变化都是
自然规律,非人为所能改变的。
然而,进入地球的太阳光照是要通过
大气层过滤的,一旦大气层发生了变化,尤其大气层上部的
臭氧层发生变化,就会造成短波紫外线的大量漏入或减小,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的危害,甚至危及所有生物的生命,尤其短波紫外线的大量漏入。这除了自然因素外还有我们人类自身的因素,后者才是这作品的主题。
微画雕“救救地球”就像一个活的
地球仪,它 用生动而形象的画面告诉我们这些地球的科普知识。
“生病”的地球
”微画雕“救救地球”外观确实不很漂亮,它不像从太空拍到的地球照片那样浑圆,甚至在局部地方显得凹凸不平,似乎“地球”受伤了似的。它的以红白相间的条带看来是表示地球上纬向带或即
气候带吧,然而未免也太夸张了,红色条带红得发紫,是不是在“发烧”哦?河湖不多,绿色很少,连某些地段沙漠似乎都像可移动的沙丘似的在慢慢侵吞着本就干燥的土壤……
是呵,我们的地球“生病”了,请看:
1、地球表面温度差异越来越大;
4、土壤质量正日渐变坏。… 就是这样一件不很起眼的微画雕:“救救地球”,用一张张画面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地球真的“生病”了,且病情还不轻呢。读着读着,心情也不免沉重了起来。
怎么办?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治好生病的地球,并且以后要倍加呵护。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每个国家和人民都要爱护我们的环境,从我做起,并且还要教导我们的后代,从孩子做起。而始终要清醒地意识到,能拯救“生病”的地球最终只能由我们自己,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
作品启示
我们还只是用
肉眼在观赏微画雕“救救地球”,设若逐级用放大镜来观看,见到一些国家城市在随心所欲地倾泄现代工业废气,将蔚蓝的天空涂抹成一片灰蒙;见到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河流和湖泊几乎全部被污染;见到大量森林被砍伐,见到垃圾随处丢弃;见到一片片土地沙漠化……我们的心是多么痛苦。而这痛苦不仅让我们明白了地球生病的起因,因而
不由得从内心发出呼喊:“救救地球”吧!!!
微画雕“救救地球”以“温差图像化”的独特技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发烧”的地球抽像图,轻轻触摸,还似乎能感觉到“体温”在不断变化着…
评论
由梵高《星夜》想到初山的《救救地球》
“由
梵高《星夜》想到初山的《救救地球》”是艺术评论家
徐林写的一篇短评,主要指出这件艺术作品的独特技法,即“温差图像化”的表现手法。论文中说:
一般认为,一张画面,只能表现某刻瞬时的空间。但也有一些画家却力图去表现情感,如,凡高1889的作品《星夜》,正是表达了深埋在他灵魂深处世界(宇宙进化)的感受…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的蠕动着,暗绿褐色的
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在夜空中放射绚丽的色彩.。凡高把力与能量图像化了。
另一幅
蒙克1893的油画《呐喊》,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而强烈的节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而同时又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显然,蒙克《呐喊》把声波图像化了。
以寿山石为材料的传统雕刻品,都只是因形造势,巧妙安排色泽,去表现形似。至于是否也能表达出作者的动感,我似乎也有点茫然。
最近读了好几件
初山微画雕作品,如他的《
神女雕》、《
三山缱绻几千秋》以及《
岁月雕》等,总感觉作者在时间图像化方面做着尝试,而《救救地球》其表现手法又与其不同,却是表现对“温差
图像化”、“
热胀冷缩图像化”的尝试,其内涵深沉,意义深远。
其它评论
其它评论很多,散见各网站和被转载去的一些博客中 ,如:
1、 ”微画雕“救救地球”不是长篇大论去叙述如何保护环保,而是用某种独特的表现手法,把我们居住的地球现在环境用夸张手笔予以描述,这实际上起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图示的暗示远胜于说教…
2、作品紧扣主题,却也不忘普及地球知识,正像他在另一件小品《喷搏而出》介绍中说过:不了解早上的太阳,又怎能找到动态地去表达早上八九点钟太阳的方式呢?所以“救救地球”就要先了解地球。
3、作品分二个层次,表层是站在太空上来观察地球,借以看清地球“病状”,似“
望诊”。用放大镜逐级放大,可见到城市浓烟、河床干裂…等等,似“切诊”,依据 ”微画雕“救救地球”所能见到的画面,本人把这“望、闻、问、切”四诊结果写出:
眼晴:浑浊,自述-废气污染,天空几公里厚呈灰朦;病因:大气污染;
皮肤:由绿转为黄绿,疮疤,病因:人类为获得耕地滥砍乱伐林木,科学发达同时,却带来各种污染,废水、废渣乱排放;
疼痛:自诉-这里隐隐作痛,病因:战火搅得天空更浑浊了,那是人类在自相残杀;
……
处方:只有人类自己才能救自己,因为地球是人类自己破坏的。
4、……
还是让读者自己去评论吧,或许这作品的意义将更大。
作者介绍
初山,曾用名邵山,出生于福州马尾朏头村,现已退休居福州市鼓楼区。 八十年代开始便致力于微观雕刻艺术的研究,走出一条用现代画技巧来表现文化、历史、社会、人生和科普知识的
初山微画雕技法。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每个作品都流露出鲜明的个性。其作品文化底蕴深厚,深受艺术爱好者推崇和喜爱。 近期作品有《
神女雕》、《
三山缱绻几千秋》、《
岁月雕》、《
三百年前话榕城》、《
人生难得一知音》、《
阿房宫雕》和《
白牡丹养生瓶》等。(详见初山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