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字
敔,汉语三级字,读作敔(yǔ),注音为ㄩˇ,其本意为古乐器。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敔【卯集下】【攴部】康熙笔画:11画部外笔画:7画
广韵》鱼巨切《集韵》《韵会》偶举切《正韵》偶许切,音语。《说文》禁也。一曰乐器,椌楬也,形如木虎。《尔雅·释乐注》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鋙,以木长尺栎之。《释名》敔,衙也。衙,止也,所以止乐也。《书·益稷》合止柷敔。《周礼·春官·小师》鼓鼗柷敔。
说文解字
敔【卷三】【攴部】
禁也。一曰乐器,椌楬也,形如木虎。从攴吾声。鱼举切
说文解字注
(敔)禁也。与圉御音同。释言。御圉禁也。说文御训祀。圉训囹圉。所以拘罪人。则敔为禁御本字。御行而敔废矣。古假借作御、作圉。一曰乐器。椌楬也。形如木虎。按此十一字後人妄増也。乐记椌楬注谓柷敔也。椌谓柷。楬谓敔。柷形如桼桶。敔状如伏虎。不得并二为一。木部椌云柷乐也。楬下不云敔乐者、敔取义於遏。楬为遏之假借耳。敔者所以止乐。故以敔名。上云禁也。巳包此物。无庸别举。用此知凡言一曰者、或经浅人増窜。从攴。吾声。鱼举切。五部。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方言汇集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3 [台湾四县腔] ngi3 [海陆丰腔] ngi3
粤语:jyu5
音韵汇集
参考资料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6 08:56
目录
概述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