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半期在菲律宾发生的争取并维护
菲律宾教士管理教区权利的民族主义运动。标志着菲律宾民族主义的诞生。
天主教传入菲律宾后,各教区长期由
西班牙教士(多数是教团僧)管理。18世纪后半期西班牙殖民当局同各教团之间存有尖锐矛盾。为了打击教团势力,西班牙殖民当局准许菲律宾教士管理一部分教区。但是,不少西班牙官员和教士出于种族歧视和政治疑忌一直反对任用菲律宾教士。19世纪初,西班牙王室决定采取陆续剥夺菲律宾教士管理教区权利的政策。1826年,下令由西班牙教士接管若干已由菲律宾教士管理50年的教区。1861年,又决定让
耶稣会重新管理棉兰老各教区,而将菲律宾教士管理下的马尼拉附近的许多富庶教区转给沉思派教士作为补偿。到1870年,在全菲 792处教区中,由菲律宾教士管理的只有 181处,而且都在边远贫穷的地区。于是,菲律宾教士奋起开展教会菲化运动,开展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斗争。1862年教会菲化运动的倡导者P.佩莱斯神甫上书西班牙女王要求撤销1861年的决定。1864年J.布尔戈斯发表辩护书,严正驳斥所谓白种人优越性的谬论,并揭发教团的黑暗内幕,要求由菲律宾教士接管被西班牙教士把持的教区。运动当即遭到西班牙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
甲米地起义后,布尔戈斯等人被害。运动随之结束。但在以后的
菲律宾宣传运动中,教会菲化仍是菲律宾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项重要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