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中可以看出,资金流人教育组织的第一条通道是经过政府这个中介,即政府以税、费等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然后以教育拨款等形式投入教育。这条通道是教育资金供给的主渠道,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如
计划经济体制下)成为惟一的通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一条通道仍然是教育资金供给的主渠道,这一点在国内外均是如此。第二条通道是资金以投资或捐资的形式流入学校,如社会资金投资办学、捐资办学以及学校借款筹资或发行债券、股票筹资等。从最近几十年国内外教育资金的来源情况看,尽管仍然保持了第一条通道的主渠道地位,但第二条通道进入教育系统的资金在逐步增加,尤其是世界各国在解决面临的教育经费紧张问题时,无不在第二条通道上大做文章。
教育资金的两条来源通道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第一条通道是主导性的,第二条通道是派生性的。如果第一条通道资金充足,完全能够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则第二条通道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必要。只有在第一条通道不能供给充足的教育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教育面临经费紧张局面的情况下,第二条通道才有打开的必要和发挥作用的空间。
在教育经费普遍紧张的背景下研究教育筹资问题,实际上就是研究如何将更多的社会资源导人教育系统并在教育系统内部合理配置,以满足教育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这包括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国家财政资金要保证一定量的教育资金供给,并且要保证供给的资金在配置结构上的合理性;二是通过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的创新,疏通第二条通道,保证社会资金能够更多的顺利流人教育系统.
人力结构是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教职工与学生、教职工内部人员与费用、设备等之间比例是否合理。如教职工超编、行政人员和
教学辅助人员过剩,或行政管理人员、工勤人员过少,而随意用教师顶替,或能力不适应,这是一种不易引人注意的浪费。有些领导者只见物的利用率和经费的支付,不见人的利用率(包括工作效果)和所占有的经费问题。
物力结构是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因素之二。它包括学校固定资产、设备、材料和低值易耗品,是办学资金占有量重要部分。不仅配备校舍建筑、活动场地,还要配置相当数量的教学设备、仪器、图书,还要为师生提供一定的工作、学习活动的设施。如水电、消防安全、炊事、通讯设施、运输、医疗、家具等设备。同时还必须有一定的用于日常办学的材料和大量
低值易耗品。这些物力的合理比例配备、消耗定额与人力构成、费用消耗之问的合理配备,以及加强设备管理、保养、维修、提高完好率,都直接影响着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财力的多少与分配结构是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第三个因素。因为财力是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所以教育费用或学校资金在整个教育过程的运行表现为个人消耗和公用消耗两大部分。在一定规模和编制情况下,个人消耗量相对稳定,而学校资金越多,用于公用消耗部分就越多,反之就越少。而在资金一定情况下,个人消耗部分越多,公用消耗部分越少;在公用消耗部分一定情况下,非教学部分消耗多,教学消耗部分就少,学校
资金使用效率就低。如果用于教学消耗部分很大,超越了实际需要,添置大量教学设备、器材、仪器闲置不用或利用率极低,甚至添置一些脱离教学实际需要、讲排场、讲高档的仪器设备,都是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