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
全局考虑问题的观念
整体观是指从全局考虑问题的观念,整体观,首先是指自然界本身是一个整体,人和其他的生命、生物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这个整体或某一部分受到损害,那么其他方面也将受到影响,整体则因之破坏。
详细介绍
整体观又是指将生物机体与自然环境、五脏、六腑、五官这些不同层次的系统,组织看成统一的整体,就是指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能着眼于全局的一种心理能力。
邓宇们认为:在中医学的研究诊断治疗中,全方位的遵循把系统全体中,每一个或几个机体单元都视为一个整体的观点。它强调研究每一生物(医学)元素时,都应将其置于整个生物机体(中医)的全框架中,探讨它与其他机体元素以及各种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内外联系, 由此建立一种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和关系规律。以此为原则指导研究中医学的诊断治疗和研究的显著特征。
整体观不仅是一种观点,也是行动。分裂容易,整和难。拆容易,组装难。局部解决问题容易,整体考虑问题难。谁不趋向容易?任何人都会趋向容易!例如:不行,就分裂!又如:考虑问题只重一个目标,一方面。自然是全息的,方方面面都适应,都有变化,怎么看都好,都说得过去,这样才叫整体,难!比如:一块豆腐,谁都能把它切开,可是要把已经切开的豆腐整和在一起,即非人力能为!那怎么办呢?有整体观,又要做到整体观,只有不!不要去分。智者爱山,仁者爱水,至仁即是顺应,这就是整体观。非常重要,只图一面好,只为一点红,只图当时快乐,无论是治病,还是工作、生活都是不可取的。
辨证观
传统中医有两个哲学观,第一,是整体观;第二,就是辨证观。新世纪又发掘出了几千年中医都在用的“中医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观(现代科学的数理化创造)
相似观
中医的分形论,阴阳分形集,五行分形集,经络分形,藏象分形五系统
1.肝系统;2.心系统;3.肺系统;4.脾系统;5.肾系统等;即邓's等的中医分形集。
东方文明整体观
相对于西方文明分割论而言。英文译名为The holistic Perspective of Eastern Civilization或者 Eastern Holistic Perspective。此名词由林中鹏等学者在2008年中华原创医学复兴论坛上提出。
分割论(Reductionism,通常译为还原论)是西方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主流哲学观,认为万物均可通过分割成部分的途径了解其本质。东方文明整体观则认为这种认识论只可用于简单事物,对于复杂事物(例如人体生命)而言,一旦被分割,将会因此丧失许多信息而失真。事物的复杂程度越高,因分割而失真的程度就越严重。中华原创医学(中医)即依此而形成,而西方医学则以分割论为指导。
与此相近的概念有西方的整体论(Holism)。西方近代科学发生和发展的三百多年来,前二百年分割论一直是推动的主力哲学观,那么近百年来,整体论在科学发展前沿则尽显风流。相对论的发明,量子力学的建立,复杂科学的兴起等均是其杰出的代表。百年整体论的成就唤醒了人们对东方文明深刻内涵的重新评价。李约瑟的研究表明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长达两千二百年间,世界上的发明90%以上由中华民族完成,而中华文明形成的哲学基础则是与整体论相近的整体观(Holistic Perspective),其中尤以养生文明整体观表现得最为突出。
整体论和整体观虽然仅一字之差,然而仍然有不小的区别。整体论是西方百年来少数杰出科学家个人在分割论哲学观的重围中冲杀出来的结果。在他们的辉煌成就中,多少还残留着还原论桎梏的痕迹;此外,还多少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与此相反,中华文明整体观则是数千年亿万人原创发明的淀积,并非一人一时之所作。
由于整体观和整体论有混用的趋势,特冠之以“东方文明”以示区别,即东方文明整体观。
中华民族在很早以前就对两种方法论有所认识和比较。在《老子》第一篇中对此有精彩论述:“有欲观”(即还原论)对事物的认识由“形”(徼)而及于“神”(妙);“无欲观”(即整体观)则由“神”而及于“形”。两欲观法互相配合,由“徼”及“妙”,又由“妙”及“徼”,互为体用、反复验证,直至获取宇宙真实的神形全貌。故尔,老子强调,“有欲观法”和“无欲观法”并无此厚彼薄之分,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两欲观法均为揭开宇宙奥妙之必不可少的方法,而且都源于人类的智慧,殊途而同归,并无高低的区别。老子认为这两种观法俱有极高的发幽解昧能力,故曰:“同谓之玄”。事实上《老子》八十一章,无处不闪烁着“有欲”和“无欲”观法相辅相成的光彩:时而见“有欲”观锋芒毕露之灼见,但却隐隐涵括“无欲”观灵感的真悟;时而感“无欲”观精妙绝伦的展现,却又深深反映“有欲”观研究的精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这两种研究方法,各自己经十分超群(玄),两种方法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地配合,更是妙不可言(玄之又玄)。因此,是认识宇宙,解开一切奥妙的钥匙(众妙之门)。(见《读老钩沉》一文)
附:道德经第一章原文(综合马王堆帛书版与王弼版)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2 19:00
目录
概述
详细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