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业
社会学术语
文化工业,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西奥多·阿多诺及马克斯·霍克海姆等人提出的概念,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
基本信息
文化工业,即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一般把“文化工业”术语的发明权归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阿多诺1975年回忆说:“‘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这个术语可能是在《启蒙辩证法》这本书中首先使用的。霍克海默和我于1947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了该书。”(注:阿多诺:《文化工业再思考》,《文化研究》,第1辑天津社科,第198页。)
文化工业产品都表现出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 大众文化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的生产完全是类似于工业生产流程的方式方法进行生产。
法兰克福学派将文化工业所呈现的这种生产方式称为标准化、齐一化或程式化。所谓的标准化就是一种缺少独特的内容与风格,但适合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批量生产、机械复制。程式代替了一切,雷同代替了个性,平庸代替了高雅,低俗代替了崇高。整个文化工业把人类塑造成能够在每个产品中都可以进行不断再生产的类型,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被消融到文化产品的程式化和齐一化模式的表现中,每一个体极富有生活情趣的个性特点以及创造性都因顺从这种齐一化模式而变成了泡影,取而代之的是大众媒介极力推崇的样板生活的拷贝。艺术作品被彻底世俗化、均质化、商业化。
后来阿多诺用文化工业这个词来描述文化事件和产品对社会的影响。阿多诺希望以此找到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的文化角度来看自相矛盾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稳定的。他的答案是文化工业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胶”,它是统治和结合的工具。文化工业的结合作用在于其产品不断地调节着消费。这个调节作用不但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而文化工业本身就有相当高的物质性的趋势。
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提供了一种有典型意义的大众文化批判模式。这种模式把文化工业所操纵的文化活动的标准化、模式化、商业化、单面性、操纵性、强制性看作是当代工业社会文化艺术的根本性特征。法兰克福学派详尽揭露了大众文化的消极作用 ,对大众文化的平民化趋向采取激烈的拒斥态度 ,有观点认为这是一种誓死捍卫所谓精英文化的愚顽气 ,骨子里充满一种守旧意识和贵族式傲慢。
文化工业特征
根据阿多诺的阐述,文化工业具有以下特征:
1、艺术生产的工厂化、工艺化或制作化,因此可量身定做、机械复制、批量生产,艺术不再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的精神生产”;
2、艺术作品的商品化、消费化,因而艺术从精神领域蜕化成只具使用价值的器物,从而剥夺艺术本应具有的任何反抗和批判功能;
3、文化工业的大众传播形式使其传输给大众的信息具有两重性,表层信息往往是自由、平等、幸福,反抗不公和极权主义等等,深层隐藏的信息却传播给大众适应与接受现实秩序的必然性;
4、文化工业的升华是伪升华,它不断地供应文化快感和幸福承诺,用伪审美假升华遮蔽人性压抑的真实,无限期地延长支付它开出的快乐支票。“文化工业不是纯化愿望,而是压抑愿望。”(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31页。)
5、文化工业还具有伪个性主义特征。“个性化”是它倾销文化商品的典型伎俩,大众常常被款待得像主人一样,似乎它的产品只为您一个人生产。而且它总是给文化商品打上天才的独创性和独特个性的迷人光辉,以掩饰其情感与形式的标准化、格式化以及风格的千篇一律性。
文化工业的伪个性主义,不仅是由于生产方式的标准化,更是由其意识形态本质所决定的。它按照社会所喜欢所需要的样子塑造所谓的个性,“个性被归结为普遍的能力,偶然性,只有当它完全具有普遍的特性时才能存在下去。”1967年阿多诺说得更直截了当:“文化工业的绝对规则不再与自由有任何共同之点。它宣示于众的是:你应该循规蹈矩,即使是在未被告之任何规矩的情况下;应该与任何已经存在的东西保持一致。像其他任何人那样思考。”(注:《文化工业再思考》,《文化研究》第1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04。)
6、文化工业使工具理性完全凌驾于价值理性,使使用价值彻底臣服于交换价值。在后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商品要保持纯粹使用价值的幻想,就必须被纯粹的交换价值所取代。文化工业不仅把对于效用的精确计算放在首位,而且充分利用拜物教使文化商品笼罩上一层厚厚的偶像光晕。凭借偶像化这一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手段,在文化商品的交换过程中达到最大限度的价值增值。
商品化
综述
三个基本特征:标准化、理性化、商业化。
阿多诺在分析文化产品时主要使用了两个基本的分析商品的技术:
按照卡尔·马克思对商品的特征的分析分别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在另一方面他对比文化产品与“真正的艺术品”之间的差别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一个物件有一个可以满足人的需要的用途,这个用途决定着这个物件的使用价值。一个物件的使用价值是在这个物件内本来就存在的。而交换价值只有在人们对这个物件进行交换时才存在。只有在这个时候这个物件才成为商品。马克思称交换价值是一个商品的基本特征。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础是商品交换,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件被生产的目的在于交换。而在另一方面,“真正的艺术品”是文化商品的一个对比。阿多诺使用这两个技术对文化工业进行批评性的分析。阿多诺将他的分析分为两个部分,来体现文化在文化工业出现前和出现后的不同:
市民-自由主义时期
艺术和文化是解放的标志
艺术和文化是关键的刺激的起点
艺术和文化对当权的敌人始终是反对的
艺术和文化相当独立
艺术和文化能够突出社会现实,发展创新的思想
通过文化工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
文化的独立性大部分消失了
文化世界分裂成了两个部分
大部分是文化工业的商品
小部分是剩下的市民阶级的真正的艺术
文化工业的商品成为了市民文化的继承人,从而成为了“真正的”艺术
按照阿多诺的看法在市民-自由主义时期艺术虽然是一个优秀阶级的产物——因此阿多诺在他的启蒙辩证法中称之为市民艺术,从一开始它就与下层阶级隔绝,但它总的来说是为整个社会的福利服务的,而且是整个社会可以接触到的。它的刺激导致了社会的发展。但在资本主义后期它的社会的发动机的作用改变了。阿多诺认为在这个时期里本来只具有使用价值的艺术(这个使用价值体现于满足社会的正义感)成为了一个市场商品,其价值在于它的交换次数。这个艺术丧失了它的独立性,它的作用仅仅在于产生资本。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文化工业创造了一个全球化的网络。这个网络的基本结构在于文化生产、文化商品、及其在全世界的分售。此外它还制造了一个文化商场,这个文化商场成为了商品与其消费者之间的连接,它是这个网络中的第四个基本点。
工业化的出现、通讯技术的提高和跨地区报纸的出现使得文化机关的性质改变了。没有这些创新文化工业是不可能的。阿多诺认为,任何文化产品,尤其传播媒体都无法逃脱文化工业,相反地文化工业也离不开文化产品,尤其是传播媒体。工业与产品总是分不开的,总是必须看作为一个整体。媒体与其它文化产品一样是文化工业的一个产品。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文化产品不按照其自己的需要而产生,而是按照其交换价值而被生产。整个文化工业将其利润的需要强加在其产品的精神价值上。这样一来文化工业的精神价值也完全成为了商品。
对象
作为商品文化当然要找到它的消费者。一个消费者只有在一个产品中看到其用处,或者以为在一个产品中看得到用处的时候才会消费这个产品。一个艺术家,或者围绕着这个艺术家的机构必须合乎这个消费者的口味才找得到他的产品的消费,因此他必须适应他的消费者的口味。这样一来文化就丧失了它在这会儿中的批评作用,而成为了社会的结合体。同时文化的对象对文化并不提出创新的要求,而是让文化来为他服务。阿多诺认为这样一来文化就成为了消遣的一部分。而消遣只不过是一个人工作过程之间的休息恢复过程,因此是工作过程的一个服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应该尽量少化力气。文化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少化人的力气。
相互作用:对象<->大众消费品
阿多诺相信文化工业对其消费者有操纵的作用。不过这个操纵作用并不是有目的性的、受控制的、有方向性的,而是潜伏的。虽然如此这个潜伏的操纵对整个社会施加影响。阿多诺认为这个操纵作用有两个结果:
个人被文化工业退化为了消费者
文化工业向其消费者提供通俗的、表面的无意义的事物
因此文化工业是一个由上层阶级领导的文化影响,而不是一个大众文化,也不是一个民族文化。
阿多诺认为这个“上层社会”并不是一个阴谋的主导人。他们并不是因为文化的批评作用而想要控制文化,将文化变成陈腐的琐事,他们是资本主义的主导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试图将一切变成商品。
文化要成为商品必须受到其消费者的欢迎,文化工业必须向他提供他所想要的、他明白的、不使他迷惑的货物,比如简单的、优美的旋律、简单的侦探小说和电影。这是消费者与文化工业之间的相互作用。
产生文化工业的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文化工业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思想上的停滞,而且还有许多其它的影响。它们可以分为:
对消费者的影响:文化工业在这里是工业与观众之间的调解人。在这个作用中它也影响人的意识。不广泛的,通过文化工业无法交换的物件无法存在
在消费者内的影响:文化工业防止人产生批评性的思想。这样人也无法抵抗文化工业了
这样一来文化工业稳定统治。这个稳定作用不是一个副作用,而是文化工业的本质。它向它的观众提供思想。通过这个方法它成为人的基本原则的定义者。
此外文化工业还使得人不再认识到关键点,而只注意不重要的东西。一个例子是将一场首演推进为一个社会大事。这样一来首演的交换价值成为了看到和被看到。而首演的节目只不过是这个社会大事的原因。重要的不再是首演的节目(假如其内容是古典的话反正没人能懂),而是在那里和旁边的闲谈。想到的不再是艺术家想通过这个节目表达什么,而是参加这个节目会怎样影响到一个观众的社会地位,而是别人会怎样想。这也是艺术丧失其独立性的一个标志。阿多诺非常尖刻地说,过去人们不允许自由思考,今天人们允许自由思考,但不会自由思考了,因为一个人只想他应该想什么,而这个思想被感觉为自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2 21:30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