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庙会是淄博市博山区人民为纪念当地的“孝神”颜文姜而自发举行的民俗文化活动。始于周朝的颜文姜孝行传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博山人,博山人民为纪念她的孝行为其修建庙宇供奉,将每年农历五月最后一天定为接颜神日,六月最后一天定为送颜神日,届时文姜娘家博山区八陡镇各村便来到博山区颜文姜祠接文姜神位“回娘家省亲”,满一月后再送回。接送队伍由十几个村子自发组成,有彩旗、锣鼓、轿撵、秧歌、腰鼓、元宝花篮队等队列,沿途商家纷纷摆供品,人山人海,人们争相摸轿子,热闹非凡,具有浓厚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具有极大的文化及民俗意义。
庙会起源
文姜庙会是博山人民自发组织的盛大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因当地传说而来。相传在周朝时期,博山有一孝妇名叫文姜,她惨遭不幸,因冲喜而被骗进婆家,因郭郎病重婆婆便让文姜与其小姑拜堂成亲,不料寅时嫁进颜家女,卯时死了郭家郎。自此文姜背上了扫把星的名号,婆婆百般刁难,让她每日去离家十几公里外的泉水处去挑水,为了不让文姜偷懒,婆婆找人定做了两个尖底桶。除此之外还不让文姜回娘家,文姜日日夜夜照顾公婆小姑,她的孝诚感动上天,神仙赐她神器,她便不必去远方挑水。婆婆发现蹊跷,让文姜走一趟娘家,没走多远,婆婆发现奥秘,一看原来是一根马鞭在水瓮中,一把抓出来扔在地上,顿时山崩地裂,大水从瓮中漫出淹没了郭家。文姜见状跑回家中救公公婆婆,一家人淹死在水中,文姜坐在瓮上坐化成神。人们为她祠立庙。经过千年的演变,博山人民将每年农历五月最后一天定为接颜神,六月最后一天定为送颜神,届时文姜娘家八陡镇各村便来到文姜祠接文姜回家省亲,满一月后再送回。接送队伍浩大,有彩旗、锣鼓、轿撵、秧歌、腰鼓等队列,沿途商家纷纷摆供品,人山人海,人们争相摸轿子,热闹非凡。
历史典故
颜文姜的故事
凤凰山前到青州的颜家庄,少说也有 20 里的山石路,颜文姜一听,心里犯了难:爬山越岭去 20 里,回 20 里,当天打来回,往返就是 40 里,时间都跑在路上啦!可是又一想,怎么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呀!哪怕是回娘家看一眼也好。
颜文姜生怕婆婆变了卦,一句旁的话也没敢言语,连忙答应了。
颜文姜听了,心里真是雪上加霜。来回走四十里山路,还要做七双鞋八双袜,这不是把人往死道上逼吗?可是她还是一句怨言也没有,又连忙地答应了。
两桩事都没难住颜文姜,婆婆没了法,气哼哼地让儿媳妇走了。
真是禁住身子禁不住心,颜文姜离了婆家门,走得星飞那么样快。她的心里乐一阵,愁一阵,乐得是就是见着爹娘了;愁得是七双鞋八双袜,做不起来怎么办?
说起来真够苦的了,颜文姜回到娘家,不光自己两手不停地忙,连左邻右舍,大姑大姨,加上以前的耍伴,都帮着她钻针攘指头的做。要能有办法把日头拽住该多好呀,可是不学得午过了。天快黑了,紧忙快忙,做起了六双鞋八双袜了,只有一双鞋还没来及做好,颜文姜就急急忙忙地动身回婆家了。
婆婆还兜着豆子,寻锅要炒哩,正没法煞气,就为这一双鞋没做起来,抓这个引子把颜文姜狠狠地打了一顿。
那阵,凤凰山前没有甜水,要喝甜水得到十里外的石马去挑。上那
石马村,爬山越岭不说,中间还得走一段老长的石头蛋子路,要多难走有多难走。为了一家人能喝上甜水,不管是三伏六月,日头火毒,还是次序冬数九,北风如刀,颜文姜也是照常去挑。真个是,天下就有那么一种蛇蝎般的人,一万个形容不尽他那些恶处。婆婆就这样千势百样地凌辱作贱颜文姜还嫌不够,走思生想地又生出了坏点子:特为地做了一对尖底筲,叫颜文姜挑水用,这样,一担水上肩路上连歇息一下也不能够。光直走不住下,便是铁打的肩膀也受不了呀!
一天, 颜文姜挑着尖底筲又去石马挑水,那正是伏顶子时候,她尽管动身早,去的路上也没敢歇歇,紧撵紧撵的,到了石马村打上水,天就大半
头午颜文姜回家以后,悄没声地把马鞭放进了屋里的水缸里,试一试果然不差,只要把马鞭子轻轻一提,水缸的水立刻就满了。从此,她再也不用爬山越岭到石马村去挑水了。
第二天,颜文姜侍候公婆吃完了饭,里里外外都拾掇好,就高高兴兴地走出了门。
水立时消了,小缸不见啦,鞭子也没有了,就在她坐过的地方,冒出了甘甜的泉水,哗哗滔滔地长年淌不完。人们把这泉子叫灵泉,流成的河叫
孝妇河。
颜文姜祠
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俗称大庙,位于博山城郊西南境内
凤凰山南麓。它始建于北周(公元557年),更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宋熙宁八年(1075年)扩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增建,一九九三年春夏经过建设整修,集声光电动功能塑制《颜文姜的传说》十组群像,整补描绘殿字,更新石阶,重砌南道,新植花草,增添钟楼,装点茶室,占地3660余平方米,颜文姜祠是仅存的3座唐代木质建筑物之一。
庙会简介
世间的人们最崇拜的就是神仙,何况文姜是孝神,人们把颜文姜传称为“颜奶奶”,邻居们都筹资在其居住过的房子处建了小祠,香火不断。历代帝王借“忠孝”维护江山社稷一统天下,又为颜文姜扩建庙宇,时至今日,文姜祠以占据半面山,颜文姜故乡的娘家人,每年农历五月最后一天到庙里请“颜奶奶”回娘家,满一月再送回到庙中。场面盛大,成为博山的一项传统,被列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接颜文姜
每年农历五月最后一天傍晚,位于博山区八陡镇的阁子前村、青石关村、东顶村、虎头崖村、北河口村、新生村、苏家沟村、黑山后村、金桥村、增福村、北峰峪村、和平村、向阳村等十几个村子都组织队伍前往颜文姜祠接“颜奶奶”回自己村。每个村子都有个专门为颜文姜建造的小庙,每个村都用轿撵护送文姜,在轿里面放置的,有的村是张画像,有的村是个神像,有的村是个牌位。一般有彩旗队、锣鼓队、护送轿子的、腰鼓队、秧歌队、军鼓队等几百人组成,他们都是乘车去文姜祠,再步行返回,路途有十几里路。沿途商家都摆上贡品,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可以上前摸轿子,祈求平安和好运。其中阁子前村被认为是颜文姜的正娘家,每次都是最晚一个接回来的,人也是最多的,而且每次都是步行,别的村子有些是直接乘车回来的,诚意就在此显现了。
送颜文姜
在接“颜奶奶”回娘家省亲一个月后,八陡镇各村再把颜文姜送回颜文姜祠中,这次场面更大,送“颜奶奶”的队伍比接时更加浩大,人也更多,这次是步行送回,往往好几个村子都凑在一起,出现好几顶轿子,场面壮观。送“颜奶奶”时,是走着去颜文姜祠的,人们簇拥着轿子,这次不同的是加入了各村送给奶奶的钱粮,都是折出的元宝拼成的金山银山、穿成串挑着等。沿途商家都摆大贡,有些商家还做大袍子。奇怪的是几乎每年送“颜奶奶”是都会下点雨,有人说这是“颜奶奶”不想这么快回去而哭泣所成。送奶奶是博山最热闹的一天,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看,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博山的孝文化。
纪录片
2017年暑期,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学生团队在淄博市博山区拍摄了文姜庙会纪录片,该片深挖博山
颜文姜传说,记录了博山区2017年文姜庙会的盛况,展现了博山区这一民俗活动的重大意义和对当地的影响。该片在网络上播放后,取得良好社会影响,让更多人了解博山,了解博山颜文姜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