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习字,文出《书林纪事》,记叙了“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勤学苦练、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练习书法的故事,告诫我们如果做事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
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
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汉族,长州(今江苏
苏州)人。生于
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
翰林待诏。诗宗
白居易、
苏轼,文受业于
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
沈周。在诗文上,与
祝允明、
唐寅、
徐祯卿并称“
吴中四才子”。在
画史上与
沈周、
唐寅、
仇英合称“
吴门四家”。
文徵明临写《
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文徵明(1)临(2)写《
千字文》,日(3)以十本为率(4),书(5)遂(6)大进(7)。平生(8)于(9)书(10),未尝(11)苟且(12),或(13)答人简札(14),少(15)不当意,必再三易(16)之不厌(17),故(18)愈老而愈益(19)精妙。
文徵明临摹《
千字文》(旧时的启蒙读本),以每天写十本为标准,书法就迅速地进步起来。平时对于写字,他也从来不马虎。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会再三改动而不感到厌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湛绝妙。
1.“易”与“更”:“易”与“更”再解释“改”时是相同的。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意为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三易其稿”意为三次改动原稿。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也可写作“必三更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