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赋,是
赋体的一类。“文”指古文。即相对骈文而言的用古文写的赋,也即相对俳赋而言的不拘
骈偶的赋。
作为赋的一类变体,文赋是
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中唐
韩愈、
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复古口号下改革了骈偶语言。他们的赋作直接继承发展先秦两汉
古赋传统,如韩愈《
进学解》,柳宗元《答问》、《
设渔者对智伯》,虽不以“赋”名篇,但其体裁取自
东方朔《
答客难》、
扬雄《
解嘲》,正是《文选》列为“设论”一类的古赋之体,既保持主客答难的赋的结构,又用比较整饰而不拘对偶的古文语言,实质便是文赋。文赋始于唐,典型作品是《
阿房宫赋》。
其成就之一便是使文赋这一
赋体发展得更为成熟而富有特色。其代表作即欧阳修《
秋声赋》和
苏轼前、后《
赤壁赋》。从体裁形式看,《秋声赋》和《
前赤壁赋》都还保持“设论”一类
汉赋的体制,既有主客答难的结构形式,又吸取
韩愈《
进学解》的叙事性质,但扩大了叙事部分,增加了写景抒情部分。而《
后赤壁赋》则几乎完全摆脱汉赋体制的影响,独创地构思了夜游赤壁、攀登峰顶、泛舟
长江及遇鹤梦鹤的情节。以这三篇为代表的宋代文赋的共同特点是,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用相当整饬的古文语言写作铿锵和谐的韵文。
宋代文赋的实质是采用古文语言写作的具有赋的结构的韵文,所以按照古代传统文论观念来看,一方面肯定赋体至“宋人又再变而为文”,是赋的一种变体;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赋尚理,而失于辞,故读之者无咏歌之遗音,不可以言俪矣”(《
文体明辨》),觉得既不符合“古诗之流”的要求,又不符合骈偶
声律的“俪辞”的标准,实则已不属赋体。但从
文学体裁的发展规律看,宋代文赋正是赋体发展的终极阶段,前、后《赤壁赋》即为临界的标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