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种草
紫草科斑种草属植物
斑种草(Bothriospermum chinense Bunge)是紫草科、斑种草属草本植物。根为直根,细长,不分枝。茎数条丛生,直立或斜升,由中部以上分枝或不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匙形或倒披针形。花序长5-15厘米,具苞片;苞片卵形或狭卵形;花梗短;花萼外面密生向上开展的硬毛及短伏毛,裂片披针形,裂至近基部;花冠淡蓝色;花药卵圆形或长圆形,花丝极短;花柱短,长约为花萼1/2。小坚果肾形,有网状皱折及稠密的粒状突1起,腹面有椭圆形的横凹陷。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稀为二年生,高20-30厘米,密生开展或向上的硬毛。根为直根,细长,不分枝。茎数条丛生,直立或斜升,由中部以上分枝或不分枝。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长柄,匙形或倒披针形,通常长3-6厘米,稀达12厘米,宽1-1.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渐狭为叶柄,边缘皱波状或近全缘,上下两面均被基部具基盘的长硬毛及伏毛,茎中部及上部叶无柄,长圆形或狭长圆形,长1.5-2.5厘米,宽0.5-1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上面被向上贴伏的硬毛,下面被硬毛及伏毛。
花序长5-15厘米,具苞片;苞片卵形或狭卵形;花梗短,花期长2-3毫米,果期伸长;花萼长2.5-4毫米,外面密生向上开展的硬毛及短伏毛,裂片披针形,裂至近基部;花冠淡蓝色,长3.5-4毫米,檐部直径4-5毫米,裂片圆形,长宽约1毫米,喉部有5个先端深2裂的梯形附属物;花药卵圆形或长圆形,长约0.7毫米,花丝极短,着生花冠筒基部以上1毫米处;花柱短,长约为花萼1/2。小坚果肾形,长约2.5毫米,有网状皱折及稠密的粒状突1起,腹面有椭圆形的横凹陷。
近种区别
柔弱斑种草(学名:Bothriospermum zeylanicum (J. Jacq.) Druce)与班种草相近,区别在于:斑种草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形,叶缘皱波状。花淡黄色,花冠喉部有鳞片,小坚果肾形,腹部有横的凹穴;柔弱斑种草叶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不呈皱波状,小坚果腹面凹陷呈纵椭圆形,表面有瘤状突起。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及辽宁。生于海拔100-1600米的荒野路边、山坡草丛、竹林下、麦田、油菜田、果园、菜地、河床,以河灌区较多。喜湿润环境,亦较耐早。
生长习性
4-6月开花。幼苗或种子越冬。
中国陕西地区,早播麦田10月初发生,10月上、中旬出现高峰期,早春发生较少。晚播麦田主要集中在早春发生,3-4月屡见幼苗。早苗4月初见花,5月果实渐次成熟,6月初植株死亡。种子经夏季休眠后萌发。晚苗于收麦时种子多不能成熟。上海地区从9月起开始发生,10-12月为发生高峰,翌年1-2月迅速生长,4月开花,5-6月结果、死亡。
主要价值
全草入药,中药名山蚂蟥。微苦,凉。祛风,利水,解疮毒。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消肿。可治湿疮、湿疹、瘙痒难忍,流汁绵绵。用治火热毒盛之痈疽疮疖或无名肿毒。
物种危害
主要为害连年早茬麦、蔬菜、果树等作物。
麦田平均每平方米有草0.49株,最多样方28株,相对密度1.15%。平均株高55.08厘米,最高102厘米。单株平均投影面积244.02平方厘米,最大投影面积2800平方厘米。单株平均鲜重21.41克,最重100克。频率3.81%.危害值3.18%,部分麦田受害较重。
防治方法
苗期使用绿麦隆防除,早春使用2,4-滴等除草剂防除。
参考资料
斑种草 Banzhongcao.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斑种草.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1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