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龙科(Megalosauridae)又名巨龙科、巨齿龙科,是兽脚亚目坚尾龙类的一科,属于
蜥臀目。它们是群肉食性恐龙,体型范围从小到大,拥有锐利的牙齿,每个手掌有3个指爪,前肢发达而强壮,有着不小的爪子。著名的物种包括:
斑龙、
美扭椎龙、以及
蛮龙。斑龙科存活于
侏罗纪中期到
白垩纪早期,化石发现于目前的欧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非洲等地。斑龙科被大多数研究人员,例如塞里诺、奥利舍夫斯基、
霍尔兹等人,认为是棘龙科的近亲。其中,斑龙科中的蛮龙,是目前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也是侏罗纪和欧洲发现最大的食肉恐龙,体重最重可达到13吨。
汤玛斯·亨利·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在1869年建立了斑龙科与斑龙。斑龙科长久以来被当成未分类物种集中地,包括许多没有亲缘关系的属,例如:
伤龙、角鼻龙、以及印度龙。因为斑龙科传统上被当成复系群使用,因此包含保罗·塞里诺在内的许多科学家,改而采用蛮龙科(Torvosauridae,由詹姆斯·詹森在1985年建立);但根据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的规定,斑龙科仍拥有优先权。[1]因为同种原因,塞里诺与其他科学家也改而采用斑龙超科,而不采用棘龙超科。在2008年,R.B.J. Benson等人认为斑龙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的关系无法确定,而某些被归类于斑龙科的原始棘龙类不应被归类于此科中。
斑龙超科有时又称为棘龙超科(Spniosauroidea)。棘龙超科是由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在1915年所建立。如果斑龙属于棘龙超科演化支,那斑龙超科的命名将优先于棘龙超科,棘龙超科将成为多余的分类;这种状况常在现代的种系发生学研究中出现。在1998年,保罗·塞里诺将棘龙超科定义为:包含棘龙与蛮龙,以及两者的共同祖先与所有后代,所构成的演化支。在2004年,汤玛斯·荷兹(Thomas Holtz)将棘龙超科定义为:亲近于棘龙,而离家麻雀较远的所有物种,所构成的演化支。两种版本的演化支都包含了棘龙科。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认为,任何分类单元如果与位阶在超科等级或以下的分类名称,有相同范围,即使只是个演化支名称,也应该被重新命名。然而,实际上大部分古生物学文献都没遵守这个规定,包括塞里诺在2005年认为斑龙超科是个复系群而反对这名称(但塞里诺仍保存了其他的复系群名称,例如虚骨龙类)。
以下为棘龙超科的分类表,取自于R.B.J. Benson在2009年的斑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