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逐
汉语词语
斥逐,读音是chì zhú,汉语词语,指遣散、驱逐、摈除,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释义
指驱逐。
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四]十四县,城河上为塞。”
例句
《文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进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愆。
三国·魏·嵇康《卜疑》:“宁斥逐凶佞,守正不倾,明否臧乎,将傲倪滑稽,挟智佯迷,为智囊乎。”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国家昏乱,贤人斥逐。”
唐·韩愈《送穷文》:“虽遭斥逐,不忍子疎。”
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奸猜畏弹射,斥逐恣欺诳。新恩移府庭,逼侧厕诸将。”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朝夕商议,斥逐忠良,拒绝直谏。”
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汝妇背夫借债,谗谤小叔……悖谬之甚。我已专人持札回苏斥逐。”
参考资料
斥逐.汉典.
斥逐.百度汉语.
昏乱.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5 15:51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