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布尼亚病毒
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是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离并确认的一种新病毒。该病毒引起的疾病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及多器官功能损害,该病轻症患者多可自愈,重症患者常表现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
来源
新型布尼亚病毒,卫生部门从蜱虫中毒者体内分离出的病毒。或将被认定为一种新型病毒。这一病毒主要由蜱传播,且可以治疗,病死率很低。通过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几率相对较小。在人和人传播中,主要通过血液感染,呼吸道传染可能性低。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可感染小鼠,并能在一些哺乳类、鸟类和蚊细胞培养中生长;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的疾病、出血热(立夫特谷热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等)及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有蚊媒、蜱媒、白蛉媒3种传播类型。
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仅存于欧洲)。中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疫情
2020年以前
2007年5月,信阳市报告首例疑似无形体病例。
2009年,商城县发现疑似无形体病病例87例,死亡5例。
2020年
2020年8月2日,2020年江苏省人民医院接诊的37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
传染性
对于确诊的蜱虫病病例,家属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呕血、咯血、牙龈出血、血便或血尿等出血表现,有出血表现的病人应住院治疗,医院尽量单间隔离并张贴明确标识。病人诊疗用品专人专用,诊疗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尽量减少探视,所有进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对接触过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且未采取适宜防护措施的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自停止接触后观察14天,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对于医护人员,卫生部也作出明确要求,医疗、流调、采样、陪护及转运人员应按预防接触传播类疾病的原则进行防护。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血性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时应戴乳胶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洗手消毒。从事气管插管或其他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并戴外科口罩和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置专用包装袋并进行消毒。
治疗方法
轻症者可自愈,重症者试用病毒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1 16:56
目录
概述
来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