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团体。1937年12月24日,在日本华北方面军特务部的策划操纵下,于北京怀仁堂成立。由伪临时政府头目王克敏任会长,张燕卿为副会长,缪斌任指导部长兼原生部长,宋介任教化部长,日华北方面军特务部文化组长小泽开任总务部长。新民会中央机关为中央指导部,下设有总务、教化、原生各部,并在各省、市、县设立指导部和分会。其章程规定“为信奉新民主义与政府表里一体之民众团体,以实现中日满之共荣并期剿共灭党之彻底而贡献世界和平为目的”。在成立宣言中称其任务为“发扬东方文化道德,显彰古昔之圣哲遗训,进而剿灭国共两党之邪说,纳人民于正轨。以期沟通民意,开发产业,安定民生。首先拥护新政权,为反共战线之斗士,进而培养民力,实现友邻之共荣”。新民会成立后,主要为配合日本侵略者的武力征服,对沦陷区人民进行欺骗宣传和奴化教育。在沦陷区设立学校及其他机构,发行《新民报》等刊物,向人民灌输新民主义汉奸理论。1940年3月汪伪政权成立后,伪临时政府解散,由王揖唐、殷同出任新民会正副会长,其后便迎合日军侵略需要,在沦陷区推行所谓“新国民运动”,开办新民学院,宣称“以新民精神为基础,以东亚解放为目标”。1945年8月,该会随日本投降而解散。
历史背景
日军是以军事侵入中国的,它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对付中国军民的武力抵抗,二是维持对占领区的统治。兵力有限的日军,不可能单靠军队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对占领区的统治问题。在占领区,日军遇到的不仅是中国军民的武力反抗,而且还有来自中国民众思想意识上的抗拒,这不是靠枪炮能解决的。因而,就提出了日本在占领区进行思想意识方面的奴化宣传、教育安抚问题。
最初,日本用于担负此项工作的是宣抚班。宣抚班是隶属于日军军级特务部执行宣传、安抚任务的随军组织。当日军占领一个地方之后,由一种穿军装的人出面,以演说、唱歌、演剧以及散传单、办报纸等手段,宣传“日华提携”、“共同防共”,来论证日本侵华的合理性,帮助组织当地维持会等伪组织。但是,这种“宣传安抚”总是给中国人民一种被异族侵略的“屈辱感”,在感情上格格不入。于是,日军便改变统治措施和办法,推行“以华制华”政策,一方面大力扶持、组织汉奸政权,一方面仿照伪满协和会的办法建立主要由汉奸组成的、易于为中国人接受的宣传组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1937年12月24日,在日本华北方面军特务机关长
喜多诚一的引导下,成立了日军操纵的所谓“民众团体”——新民会。
会员结构
新民会主要由华人组成,汉奸汇集,在组织系统上,它与华北伪政权结为一体,设会长为最高领导人,聘日人为顾问,下设中央指导部作为日常事务的具体组织、指导机构。地方机构,省设指导部,一般由伪省长兼任部长,省以下设道办事处及县市指导部。它与伪政权相结合,组成一个从华北伪政权到省、县以至乡村的庞大网络,主要依附于军队进行组织建立及开展活动。
新民会名义上是所谓的“民众团体”,信奉“新民主义,建设新中国,实现东亚文化同种族之中日满三国共存共荣”,实际上它是日军控制的“上意下达、下情上报的政府专用机关,更因合作社的关系终至变成进行经济工作的机关”。最初的新民会纲领是:“拥护新政权,以图畅达民意”;“开发产业,以安民生”;“发扬东方之文化道德”;“于剿共灭党旗帜下,参加反共战线”;“促进友邦联盟之实现,以贡献人类和平”。
新民会在北平建立“中央”一级机构,下面各道、县、区、乡也都设立新民会的总会、分会和办事处。甚至各行各业、学校、团体等也都建立了新民会的基层组织。在各级新民会中,均有日本人担任“顾问”或“参议”,指导新民会工作。由于新民会无孔不入,分布面广、成员多,加之它集民众团体与行政机构于一身,在控制民众思想和行动上确能收一时之效。
会旗
新民会先后共用过三种会旗, 初期会旗以黄色为底,居中是红绿太极图;1940年3月改用五色旗;1943年3月 1日又改用白底上加红 “亚” 字,中嵌白日和古写的黑色 “祓” 字旗。
新民会训练
培训项目
新民会各种训练班名目繁多,有青年训练所、青少年女团训练队、青年团训练所、农村青年训练班、政治训练班、新民突击队训练班等等。
不仅如此,新民会还“具有华北治安自卫、组织国民等特殊性质”。日军赞赏它“一向是
治安强化运动的核心实践团体,以该运动的共同目标‘乡村自卫’为重点,通过武装民众、训练保甲等工作,大力开展新民会的活动”。并规定,佩戴青训团统一证章,乘座火车可以优待半价等,以此来吸引青少年受训。训练时间为一个月至三个月不等。随着日军的彻底战败,失去依托的新民会也“树倒猢狲散”。
分布
新民会是不折不扣的汉奸组织,以亲日反共为职志,集拢了一大批汉奸骨干,组织极其广泛,不仅城市有,而且散布于乡村小镇,并建有各种形式的附属团体组织,其活动涉及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这种广泛性是日伪其他势力不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