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歌舞
新疆的歌舞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锡伯、满、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都能歌善舞。早在公元前二世纪的汉代,于阗乐舞就已传入中原,对于中原的音乐和舞蹈艺术都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基本介绍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歌舞之乡,古称西域。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小,所以各民族性格开朗外向,自由奔放。
新疆音乐蓬勃舒展,直抒胸臆,热烈绮丽,太阳般光辉明朗,壮美绚丽。歌舞艺术历史悠久,远在西汉时期,新疆于阗乐、健舞、软舞、习俗舞、模拟舞及拓枝舞、胡旋舞、胡腾舞等西域舞蹈,相继传入中原。这些西域舞乐通过中原传至日本等亚洲邻国,对他们的音乐、舞蹈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古代新疆还产生了像苏抵婆、白明达、裴兴奴、何妥、尉迟青、尉迟章等一大批音乐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们曾就职朝廷、掌管音乐、传艺演奏。
居住在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锡伯、满、乌孜别克、塔塔尔等民族都能歌善舞。在长期的历史中,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歌舞艺术,它伴随着丝绸之路的驼铃声,蜚声中外,名扬天下。
新疆歌舞以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而各民族的歌舞艺术则都具有本民族极鲜明的特点。各民族奇特的服饰和诱人的风情,使新疆的歌舞艺术成为祖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它不仅为新疆歌舞之乡增添了色彩,而且也大大丰富了祖国的民族艺术宝库。
特色
新疆各民族的歌舞都有自己的特色。维吾尔族人尤其以能歌善舞著称,维吾尔歌曲多以曲调委婉、情感炽烈、伴奏乐器丰富多彩而见称,不少乐曲具有叙咏性、伴舞性的特点。维吾尔舞蹈则以动作柔和、回旋轻疾、形神谐调、表情丰富而引人入胜。女性舞蹈姿态优美、舒展大方,男性舞蹈则刚健奔放。民间盛行的麦西莱甫(歌舞娱乐聚会),就是融本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于一炉的群众自娱形式。
哈萨克族酷爱即兴歌唱,俗谚有“骏马和歌是哈萨克的翅膀”之说。特别在高山、草原上的哈萨克牧民,喜欢怀抱东不拉(二弦琴),自弹自编自唱,喧叙情感与故事。歌词多运用诗的韵律,形成音乐与文学的统一。在天山草原上经常举行的阿肯弹唱会(“阿肯”即民歌手),便是这种民族艺术的结晶。哈萨克人也喜欢民族舞蹈,舞姿刚健,步法简朴,表达了马背民族豪爽、真挚的性格。多用“动肩”,步法上采用“马步”。
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的歌舞也很独特,他们用雄鹰的翅骨做成笛子(塔吉克语称“纳依”,俗称鹰笛),吹奏悠扬嘹亮的歌曲,跳着模拟山鹰、天鹅各种动态的 双人舞蹈,风格粗扩、矫健,令旅游者耳目一新。
塔塔尔族的民间舞蹈艺术,将音乐、诗歌、舞蹈融为一体,吸收了维吾尔族、俄罗斯、乌孜别克等族舞蹈的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塔塔尔人崇尚白天鹅的纯真、美丽和坚毅,以反对爱情和自由的忠贞不渝。
俄罗斯族能歌善舞。每逢喜庆之日,或亲朋相聚之时,他们就拉起手风琴,唱起歌,跳起舞来。其舞蹈形式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等。俄罗斯妇女的头巾舞和男子的赶马车舞颇有特色,青年人爱跳的踢踏舞,舞姿优美,步调矫健,节奏欢快,远胜今日流行的迪斯科,深受人们喜爱。
柯尔克孜民歌节奏明快,热情活泼,舞蹈中以“挑肩”最富特色。此外,女性舞蹈中常有吹“口弦”的动作,这在其它民族中是没有的。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0 12:1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