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希金矿
伊宁县城北偏东30公里处的金矿
新疆阿希金矿,现更名为西部黄金伊犁分公司,位于伊宁县城北偏东30公里处,是集采、选、冶为一体的现代化黄金生产企业。
发现勘查
1985-1987年,新疆地矿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三分队在L-44-34(赛里木湖)幅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未发现金矿化(赛里木湖L-44-34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地质,新疆地矿局第1区调大队,1987-12-01,于大为等)。
同期,新疆地矿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四分队开展了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他们以Au 5ppb为异常下限, 圈出了一批Au化探异常。其中阿希(卡占奇HS-19) Au 异常呈椭圆形(长10 km , 宽3-6km),分布面积约45km2,异常延伸方向为NW 向和近EW 向,具有3个明显的浓集中心(Au 最高值分别为230ppb、500ppb、20ppb),其它异常元素有Ag, Hg, Cd, Cu, Pb, Zn等。经全区异常筛选和化探异常区的地质特征研究, 推断阿希(HS-19)很可能由原生金矿引起的(赛里木湖L-44-34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矿产,新疆地矿局第1区调大队,1987-12-01,于大为等)。
随后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开展第一次阿希金异常查证。四分队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采样密度为6个/km2 ,面积50km2) 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线距500-700m , 点距300-500m 网度),在西部发现了含金黄铁矿化带,预测了11处重点找矿地段,但未发现金矿体。
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和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发现两者金异常区基本吻合,其中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将1:20万的阿希金异常进一步分解为3部分:中部异常区(Au-1)规模最大,面积12km2,金有3 个异常浓集中心(最高值分别为1600ppb, 290ppb, 94ppb),银最高值530ppb,汞最高值330ppb,异常形态大体成等轴状,3 种元素的最高含量互不重合;东部异常区面积6km2, 金有两个浓集中心(最高含量分别为180ppb和210ppb),银最高值500ppb,汞最高3710ppb,异常大致呈NE向延伸;西部异常区面积9km2, 金有两个浓集中心(最高含量分别为500ppb和110ppb),银最高为3300ppb,汞最高为1470ppb,异常大致呈NW 方向分布。
1988年开展第二次异常检查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普查找矿工作,5-6月间发现了10条金矿脉, 其中5 个在预测点附近, 有2 个在北部, 即阿希1 号金矿和阿希2 号金矿(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呈长条状异常, 呈南北向延伸, 异常长1.1km, 宽200m ,金最高达2375ppb)。AX-1号金矿脉(阿希1号)地表控制长280m,最大厚度41.11m,平均厚度19.55m,金平均品位15-27g/t,最高品位337.64g/t,银品位一般10g/t左右。求出金D+E级储量31.27552t,展示了中型以上金矿床的找矿前景。新疆区域地质一队四分队于1990年10月提交了1:5万区调报告(贺卫东、秦跃群、裴庚祥、张安,他们均获发现奖)。
1989年,根据新疆地矿局的安排,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第六分队(董连会、陈家万、谭学斌)承担了阿希金矿及外围的普查工作。经大比例尺填图、40米间距的槽探和4个普查钻孔揭露,结果孔孔见矿,证实深部厚度、品位与地表一致连续,认为是中型以上的金矿床。根据上级指示,普查工作尚未结束提前转入了勘探阶段。
1990-1992年,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承担了阿希金矿北段的勘探工作(钻探16084.49米;坑探3485.33米;浅井63.30米;槽探1981.67立方米;1/1万地形地质测量10平方千米;1/1千地形地质测量0.38平方千米;各类样品12626件及物探工作),于1992-12-01提交了《新疆伊宁县阿希金矿床北段勘探地质报告》(董连慧等)。探获8个矿体(除阿恰勒河组中的一个沉积型矿体外、其余均为受火山机构控制的中--低温火山热液金矿体)。其中1号矿体为主矿体为1号矿体,长480米,厚度一般11-15米,平均品位5.85克/吨。储量是矿床储量的90%。本次提交的C+D级矿石量7268.31万吨,金金属储量42.206吨。其中C级矿石量3665.42万吨,金属量22.655吨;氧化矿石量1090.07万吨,金属量6.78吨。另有平衡表外矿石量3254.95万吨。此储量报告于1993年11月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储量委员会的批准【新储决(1993)第10号文决议】。
1992年底筹备阿希金矿的露天采选厂建设工作,1993年6月正式开建。
1994年8月1日至1995年12月1日,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队,开展了阿希金矿南段的勘探工作,投入钻探3022.68米、坑探1376.67米、槽探113.4立方米、1/1千地形地质测量0.28平方公里、1/500勘探线剖面测量1495米和各类样品的采集及分析。认为:阿希金矿产于阿希古火山机构管道西南缘内侧、英安质火山角砾(集块)熔岩中,阿希金矿严格受管道边缘环形火山断裂控制,总长大于1280米,其中南段长640米,控制最大斜深385米。圈出的2个金矿体,均为蚀变岩型矿石,仅1号矿体局部含石英脉型矿石。1995年12月1日,提交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阿希金矿床南段勘探报告》(张宗俭等),探获C+D级矿石量188.1432吨,金金属储量8.251吨。其中C级矿石量59.8698万吨,金属量2.993吨;D级矿石量128.2734万吨,金属量5.258吨。氧化矿石量37.2834万吨,金属量1.9吨;原生矿石量150.8598万吨,金属量6.351吨。伴生银D级金属量9.586吨。
1995年6月,阿希金矿投料试产,1996年9月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正式生产,形成了国内第一家采用树脂提金工艺的大型黄金矿山。
2000年7月,阿希金矿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2009年4月延续采矿权,采矿权人为新疆阿希金矿;2011年3月28日变更采矿权人为西部黄金有限责任公司,有效期自2011年3月28日至2023年4月10日,采矿权面积0.348平方千米,开采深度1580米至1130米标高)。
2007年,因北、南两个露天采场闭坑,矿山转入地下开采,阿希金矿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开展资源储量核实工作。2008年1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提交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阿希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008年3月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评审中心予以确认【国土资矿评储字[2008]33号文,国土资储备字[2008]71号文】。采矿权范围内保有122b类矿石量127.77万吨,金金属量7382千克;333类矿石量428.61万吨,金金属量21770千克;伴生333银矿石量551.92万吨,银金属量44.04吨;低品位333类矿石量372.54万吨,金金属量7352千克。
至2007年底,共完成钻探22230.39米,坑探5052.14米,槽探3221.6立方米,浅井83.3米,1:1万地形地质测量10平方公里,1:2000地形地质测量0.668平方公里,1:1000剖面地质测量11条6247米,1:500勘探线剖面测量18条9745.95米,各类样品采集与分析16818件,选矿试样3件及物探等工作。
2011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提交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阿希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07年至2011月7月底,累计完成地表钻探7056.79米,坑内钻探4835.5米,坑探6159.1米,斜井190.8米,穿脉3138.8米,各类样品采集分析4995件。
截止2011年7月底,采矿权区0.348平方公里范围内累计探明122b+333类矿石量1515.63万吨,金金属量65.559吨(4.33克/吨)。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为:采矿证范围内1130米标高以上保有(122b+333)矿石量986.95万吨,金属量34.418吨。另外还有(333)低品位矿石量192.64万吨,金属量2.748吨。另外在采矿证范围内1130米标高以下(332+333)矿石量15.01万吨,金属量0.441吨。
阿希金矿业已形成了年采选矿石量32万吨左右,生产出黄金1吨以上。2011年正在实施将年采选矿石量扩大至60万吨左右,届时将年产黄金2-3吨。
地质
阿希金矿床位于伊宁市东北,直距42公里,西天山博罗科努地槽褶皱带内吐拉苏火山盆地中部。矿区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相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建造和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建造, 两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断裂构造以南北向为主,次为北西向,再次为东西向。大多认为阿希金矿受大哈拉军山期火山机构的控制,系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阿希金矿床呈近南北向展布, 矿化带长1280m ,以8线为界分为北矿段和南矿段两部分,由8 个矿体组成。除一个底砾岩型金矿体外, 其余均为热液型金矿体。8 个矿体中以1号矿体规模最大, 其储量占矿床总储量的90% 左右。其余均为小矿体, 且以平行脉状赋存于1号矿体的上盘。
1号矿体位于F2 断裂上盘之英安质角砾凝灰岩中,走向北东10゜, 倾向东, 陡倾(65-85゜), 上宽下窄,在平、剖面均具有膨缩和分枝现象,2011年钻探表明,1号矿体向深部逐渐变薄,并呈尖灭态势。矿体总长大于1000 m, 最大斜深450m, 最大厚度35m, 平均11-15m。矿体由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石组成。矿体单工程高品位为13.77克/吨, 平均品位为4.33克/吨, 为矿化不均匀矿体。石英脉型矿石品位较高、矿化连续,其中因含显微状含金硫化物,而呈烟灰色和灰色。蚀变岩型品位相对低, 且主要分布于南段和石英脉矿体两侧。
沉积砾岩型金矿体赋存于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与阿恰勒河组第一岩性段第一层的角度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中, 为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风化、剥蚀沉积产物。该砾岩层在近矿体处因含有较多的石英脉型矿石角砾, 而构成砾岩型沉积金矿体。但多为贫矿, 个别地段可达工业品级。矿体的矿化连续性差, 品位变化极大。
围岩蚀变有硅化、绢英岩化、粘土化以及绿泥石化、碳酸盐化, 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北矿段蚀变以硅化为主, 黄铁绢英岩化次之。石英脉体无论是厚大脉、还是细脉, 其金矿化基本上达到工业品位。蚀变岩在近石英脉矿体部位, 局部肉眼可见细、网脉状石英脉金矿化较明显外, 矿石与非矿石边界划定则须借助于化学分析。南矿段蚀变作用以黄铁绢英岩化为主, 硅化次之。矿化特征与北矿段有较大的区别: 硅化作用主要表现为石英-碳酸盐脉,常呈微晶结构与梳状-晶洞构造,难以作为金矿化强弱标志。
矿石结构为他形显微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变胶状结构,矿石构造为星点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微细脉状、梳状-晶洞状和角砾状构造。
已发现矿物达40 余种, 主要有黄铁矿、白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斑铜矿、深红银矿、自然金和银金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伊利水云母、绢云母、方解石、绿泥石等。金矿物以次显微粒状为主, 其次为片状和树枝状。因浸染于石英脉中的硫化物结晶粒度极细,肉眼一般难以分辨。
矿体受火山机构及横切吐拉苏火山盆地的北北西向断裂构造的联合控制。指示元素为Au、Ag、As、Sb、Bi、Hg、Se、Cu、Pb、Zn。
启示
1、化探是找的有效手段,异常查证技术人员的理论、经验与思维是重要的。
2、烟灰状微晶石英、灰色微晶石英和梳状-晶洞状石英脉体(含肉眼难以识别的硫化物),是高品位金矿的找矿标志。
3、微细石英-硫化物脉的密集,与蚀变岩型金矿体的品位呈正相关。
4、火山结构不清晰的蚀变岩,才是金矿体之所在。
5、至于F2断裂的性质及其与金矿体形成的联系,角砾岩类型与成因,“底砾岩型金矿”,均有待于重新审视。
6、深部矿体是否尖灭,边部有否存在平行矿体,有否新矿种新类型矿体出现,都是值得深思的!
7、什么冰长石型等“套瓷”,让它见鬼去吧!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8 03:18
目录
概述
发现勘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