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俊鑫,1920年10月出生在婺源县江湾乡荷田村,
安徽婺源(今属
江西)人。我国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首批博士生导师。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物理学会第五届副理事长。
简介
方俊鑫(1920--1988),教授。
安徽婺源(今属
江西)人。我国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首批博士生导师。1920年10月出生在婺源县江湾乡荷田村。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九三学社社员。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物理学会第五届副理事长。从事高真空技术研究和固体元激发与光导波微观理论研究。著有《光波导的微观量子理论》,与谢希德等合著《固体物理学》。
经历
方俊鑫少时读书十分刻苦。1932年小学毕业后,因其父在休宁县上溪口经商破产,只好辍学在家当学徒。1934年,方俊鑫在堂兄方俊坚的资助下,进入安徽省芜湖中学念初中;高中在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就读。1940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攻读物理系,至1944年毕业。
1946年,方俊鑫开始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他在完成物理课辅导和实验教学外,积极从事X光、晶体结构和高真空技术的研究。1952年,方俊鑫转到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并担任X光管研制实验室副主任,带领科技人员研究试制医用X光管的工作。这一研究得到了当时的陈毅市长的高度重视,特调派原中法药厂的蔡祖泉协助其工作。他和蔡祖泉密切合作,研究解决了高真空保持方面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诸如铜和玻璃的焊接、高真空中金属的熔炼和去氧(去气)等问题。在他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翌年秋,终于成功地研制出我国自己设制的医用X光管,填补了国内空白。
1955年起,方俊鑫和谢希德教授合作,在复旦大学创建了固体物理及半导体物理专业点,大力培养新兴领域的专业人才。他和谢希德合编的《固体物理学》(上、下册)一书,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分别于1961年、1962年出版,当时被高教部选为综合性大学物理系的统一教材。1977年他与陆栋教授等又对该书进行修改,再次由上海科技出版社于1980年出版,并于1988年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教材一等奖。六十年代初,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方俊鑫又主持建立了电介质物理专业点,开设了电介质物理、压电铁电学等专业课。他还经常到合作单位上海硅酸盐所讲课和作学术报告,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进行研究。尔后,又将电介质物理与激光光学结合起来,开展电光晶体的光学调整工作和非线性光学的研究工作;并曾受教育部的委托,分别在扬州和成都为高等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及工科大学举办了固体物理讲习班。这些,为后来电介质物理和固体光学学科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方俊鑫因之被大家尊为国内电介质物理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1967至1968年,方俊鑫曾参加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激光探测部分的研究。1978年起,他开始致力于集成光学的研究。当时上海为了发展光纤通信技术,成立光纤通信办公室并组织光纤技术大会战。为了提高参加会战科技人员在光纤方面的理论水平,特聘请方俊鑫为技术顾问,为科技人员讲授“集成光学”和“导波光学”。期间,他编著了第一部《导波光学》讲义,还与曹庄琪、杨傅子合编出版了《光导波技术物理基础》一书,为发展光纤通信作出了较大贡献。1980年,上海同济大学与联邦德国协作在物理系成立波耳固体物理研究室,又请方俊鑫担任顾问教授,帮助发展电介质物理。同年,他由复旦大学调回交通大学,主持重建应用物理系。
数十年来,方俊鑫讲授过“普通物理”、“固体物理”、“电介质物理”、“晶体物理”、“光学物理”、“激光物理”、“压电铁电学”、“导波光学”等课程,编写了《固体物理学》、《电介质物理学》、《压电铁电学》、《导波光学》、《集成光学的物理基础》等教材;为国家培育了大批建设人才,仅1978年以来,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50多名、博士研究生9名。他在学术研究中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理论研究、基础研究都要着眼于实际,着眼于应用;二是搞物理要注重物理直观,不要一头钻在数学方程式中转圈子。在科研方面,他对“固体物理”和“光学”两个学科进行了基础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还带领他的学术梯队及研究生们,从事了“固体的元激发和光导波理论”、“固体中的光散射和介质波导传输机理”、“声子物理与红外可调激光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观点和看法。例如,他倡导的“导波光的元激发杂交耦合理论”,对于探索新型光纤材料和发展低维光学,显示出深刻的意义;他提出用“固体元继发与光杂交耦合”的观点,来探究固体的某些特殊的光学性质,指出导波光与超导电有着平行的类似;他还说明光的相干性归根是来源于物质(电子)间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固体光学。方俊鑫的这些观点和看法,使围绕着他的研究方向进行工作的教师和研究生均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他和他的合作者共发表论文60多篇,陆续刊登在《应用科学学报》、《光学学报》、《物理学报》、《物理》、《自然》等学术杂志上。其中有些是全国性学术会议上的特邀报告,有的是在国内及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和交流的文章,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重视。
1988年12月10日,方俊鑫教授病逝于上海,终年69岁。他一生谦虚谨慎,耿直豁达,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克勤克俭,严于律己,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为振兴和发展祖国的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事业鞠躬尽瘁,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方俊鑫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曾任复旦大学电介质物理教研组主任和固体光学研究室主任,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和理化中心主任,上海市物理学会副会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兼光散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理科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光纤道信专业组基础理论分组副组长,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外学术委员和学位评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二届评审组成员,《应用科学学报》副主编等职务。并当选为上海市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出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