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冰
中国作家、诗人
方冰(1914-1997),是老一辈的作家诗人。安徽淮南人。原名张世方,笔名方冰到延安后改名。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创作的诗歌《歌唱二小放牛郎》曾到处传唱。1978年后继续写了不少诗作,1985年出版有诗集《大海的心》。1997年去世。
人物经历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冬,到华北敌后晋察冀边区打游击,同时担任宣传工作并开始写作。曾与田间等人发起街头诗运动,负责编辑《诗建设》杂志。当时创作的诗歌《诗唱二小放牛郎》曾到处传唱。
1939年,毕业于陕北公立学校
1944年,回延安。
1945年,创作了长篇叙事诗《柴堡》,反映抗日敌后根据地人民的艰苦斗争生活。
胜利后到东北,历任新民县委宣传部长兼民运部长,旅大市文教局长、文化局长兼文联主席。
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6年,到中国作协沈阳分会从事创作,后任分会主席。是抗战岁月的诗歌救亡运动中涌现的优秀代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大连市文化局局长、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著有《战斗的乡村》等诗集。
1978年,后继续写了不少诗作
1985年,出版有诗集《大海的心》。
1997年去世。
个人生活
方冰之女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方冰之女、著名演员方青卓的妹妹方青媛代表方冰的家人在青岛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词版权捐赠给青话《二小放牛郎》剧组。
“像所有我的同龄人一样,这首歌也伴随着我长大成人。而且它是由父亲作词的,感觉特别亲切。昨晚戏感觉编排得非常好,看到一半我就热泪盈眶了。”说到捐赠“二小”版权一事,方青媛说,这是她们一家人的愿望。方冰的夫人还特别嘱咐女儿到青岛观看了《二小放牛郎》的首场演出,并代她亲自递上捐赠书。方青媛激动地说,父亲方冰当年在晋察冀创作这首歌的时候,就是想以此激励和教育青少年。60多年后这首歌能够继续传唱,并被搬上舞台,父亲的在天之灵也应该感到慰藉。
正在我市公演的音乐儿童剧《二小放牛郎》,取材于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该剧排演时,编剧代路和导演黄港,为了妥善处理好版权问题,曾赴沈阳,拜访了方冰的夫人和女儿。方冰夫人当即表示,完全自愿将“二小”的版权捐赠给青岛话剧院
个人习惯
方冰本姓张,安徽人。对“方冰”这个笔名的由来,他解释说,方冰吗,一是有楞角,二是坚硬,同时也是纯洁、透明的。的确,生活中的方冰很正直,甚至有几分侠气,敢于伸张正义。
一次,省作协组织老干部去外地旅游,在公共汽车上,他竟然与几个当地的地痞动起拳脚来。谁能想到,这么个有名气的大作家、国家的高级干部(正厅级),并且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竟与几个害群之马斗起来。
方冰还有个“舔盘子”的习惯,就是用馒头粘盘子里剩下的菜渍吃。他的这个动作十分自然,不在意什么场合。在家里肯定是家常便饭了,但在旅途中,在宴会上有时他也是这样,让陪同他的亲属和部下都感到不好意思。可他照样我行我素。他直言不讳,反对铺张浪费。方冰的“透明”可见不一般
个人作品
方冰__笔记
《诗唱二小放牛郎》 《战斗的乡村》
《大海的心》
新建设》《柴堡》《飞》
个人感言
说到这首歌的创作过程,方冰曾说,在我的脑子中,当时并没有一个真名实姓叫“王二小”的孩子,而是有不少叫“二小”的。所谓“二小”就是指当地的那些孩子。至于为什么要写放牛的“二小”,是因为在反扫荡中,冀中的老百姓为了对付敌人,保护自己,发明了一种消息树,如果消息树立在山头上,就说明没有敌人,如果消息树倒了,就说明有敌情,得赶快转移。而看护和掌管消息树的,一般都由放牧的孩子来担任,这些“二小”一边看护牛羊,一边看守消息树。至于歌中的“二小”为什么姓王,那只是随便选的,王姓比较通俗、普遍。
歌唱二小放牛郎》从抗战一直传唱至今,在群众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教育意义,也给它的词作者方冰带来了许多快慰。在方冰生前,每逢节假日总有许多孩子来到他身边,请他讲“王二小”的故事。每当这时,方冰都特别的欣慰、快活,仿佛有无数的“王二小”在自己的眼前。他曾高兴地说,“这王二小‘闹腾’了我50多年。”他的女儿、著名演员方青卓笑称,我爸没有儿子,我们几个女儿又都不在他身边,但他不孤独不寂寞,因为他身边有许多王二小哇!
方冰对“王二小”可是呵护备至,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于社会上对“王二小”的一些说法和做法,他很不赞同,也很他不高兴。庆祝抗战胜利50周年时,华北某县筹划给“王二小”立碑,他听说后急了,“怎么能这样搞呢?‘王二小’和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不一样,他是我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是无数少年英雄的化身,没有一个指定的人,我不主张立碑”。
还有一次,他很不满意地说:“有的人真不像话,竟然把‘王二小’叫‘王小二’,‘二小’和‘小二’怎么能一样呢?简直是颠倒是非。”我也说:“这绝对不一样,‘二小’是个可爱的孩子,而‘小二’是个店家;‘二小’是个英雄形象,而‘小二’是个端茶送水的。”他说:“俄罗斯文学大师托尔斯泰说过,文学就是分感。”他的话让我感到,《歌唱二小放牛郎》看起来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创作功底。其实,凡是美的诗歌,有哪一个不是朴素、自然的呢?又有哪一个不是来自生活、来自群众的呢?
个人影响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创作于1942年秋的《歌唱二小放牛郎》,曾经唱响了晋察冀边区,唱遍了全中国。传唱至今,已经整整63年了。本文作者和这首歌的词作者诗人方冰曾有过特别的交往经历,并保存着方老19年前的亲笔留言———
诗是生活的结晶,是诗人辛勤汗水的结晶,不存在着任何侥幸。
在小学的音乐课上,老师就教过这首歌儿。那时候,只记得歌词中,叙述了二小放牛郎为人民献身的故事。他机智勇敢地把日本鬼子带进我们的埋伏圈,敌人被消灭了,可是王二小却壮烈牺牲了。我根本不知道,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谁,也从来没去想,长大以后能否见到他们。
到了初中,接触的书刊相对多了一些,便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叫方冰,曲作者是劫夫。在后来的风雨岁月中,我先见到了劫夫,但那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场合,作曲家劫夫,站在被“批斗”的台子上……我又从方冰的诗集《战斗的乡村》、《飞》中,了解了方冰。
在1986年5月12日至21日为期10天的大连诗歌笔会上,我才有幸见到了我仰慕三十多年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词作者、著名诗人方冰。他那年已是71岁的老人了,但他的身体很硬朗,神志非常清晰,在他那“同”字形的脸膛上,总是洋溢着忠恳、纯朴的微笑。笔会中的5月19日,方冰主动提出给我留言,写下了语重心长的教诲:“诗是生活的结晶,是诗人辛勤汗水的结晶,不存在着任何侥幸。”
笔会要结束的前夕,方老提出照个像留个纪念。就这样,我与方老在付家庄空军疗养院内,一堵爬满藤萝的大墙为背景,留下了再也无法挽回的时光。
笔会之后,方冰专程去过两次南尖。第一次到南尖,与海浪花诗社的诗友们开完了座谈会,说要到我家去看看。在我家里,使方老兴奋的,恰恰是我那长长花墙上的花儿。方老说:“你给我压一棵杜鹃花,明年我来拿,可得让我能看到它开花啊!” 那年冬天,方冰由当时庄河文联主席隋明才陪同,又到南尖来了,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到南尖。我叫他把杜鹃带走,他说怕冻死。他还是那句话:“等明年春暖花开时再来拿。”
春天来了,我给方冰伺候的那盆杜鹃花真的开了。粉红相间的花朵,远远望去活像一群彩色的蝴蝶,飞落在淡绿的枝叶中。
1997年7月,我到图书馆翻阅报纸,一篇题为《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的悼文,映入我的眼帘,泪水打湿了我沉痛的回忆。我又想起了那盆杜鹃花。说来也怪,这盆杜鹃花,在1996年的初春就不知不觉地枯萎了。也许方老在升往天国之前,就有人提前给他布置公寓,把这盆杜鹃花早早地搬去了……“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17:5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