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脆转变温度,即金属的延脆转移温度(DBTT),又称“无延性温度”(NDT)或称“
脆性转变温度”,是当
金属温度下降至某一点时,其性质
延性转变成
脆性时的温度。通常此温度确定需通过冲击破裂试验,但测量设定上没有一套明确的标准。
延展性(ductility and malleability),是物质的一种机械性质,表示材料在受力而产生
破裂(fracture)之前,其
塑性变形的能力。延展性是由延性、展性两个概念相近的机械性质合称。常见
金属及许多
合金均有延展性。
在
材料科学中,延性(Ductility)是材料受到
拉伸应力(tensile stress)变形时,特别被注目的材料能力。延性它主要表现在材料被拉伸成线条状时。展性(Malleability)是另外一个较相似的概念,但它表示为材料受到
压缩应力(compressive stress)变形,而不破裂的能力。展性主要表现在材料受到锻造或轧制成薄板时。延性和展性两者间并不总是相关,如
黄金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但
铅仅仅有良好的展性而已。然而,通常上因这两个性质概念相近,常被称为延展性。
在
地球科学中,
脆韧转换带(brittle-ductile transition zone)是一个地层带,在
大陆地壳约15千米(9英里)深,在
冰川下的脆性-延性转换带则约在30米(100英尺)深,在这转换带
岩石的韧性减弱且倾向延性变形。然而,在就算在转换带之上,延性变形依然有机会发生,在转换带之下,物质也有可能发生韧性变形。这转换带的产生是因随深度越深,压力越大,韧性减弱,另一方面随着温度提高,使延性变强。 而转换带就产生在延性超过韧性之时。
延展性在
金属加工特别重要,当材料在受压状态下,若是产生裂缝或断裂是不能运用在金属成形如
锻造、辊轧(rolling)、抽制(drawing)等过程中的,展性材料能运用于
冲压和压制,然而
脆性材料和塑胶则只能用
铸造或
射出成形的方式加工。
一般而言,以
金属键键结为主的金属材质通常认为是延展性物质,材料之所以产生高延展性,是因为金属键外层价电子并没有被束缚,且原子间共用游走于空价轨域的电子云,这些自由电子允许金属原子可以彼此间透过滑移通过,而不会像其他材料会产生的强排斥力,造成破裂。
延性可透过破裂应变量化,在这破裂应变是指历经单轴
拉伸试验时的工程
应变。另外还有另一种普遍的测量法,即算发生破裂时的面积收缩百分比。
金属的延脆转移温度(DBTT),又称“无延性温度”(NDT)或称“
脆性转变温度”,是当金属温度下降至某一点时,其性质延性转变成脆性时的温度。通常此温度确定需通过冲击破裂试验,但测量设定上没有一套明确的标准。测验时当到达某一点,可承受的耐破裂能量将会低于假设的某一值(通常钢铁传统上设定是40J),即延脆转移温度。延脆转移温度相当重要,因为一旦金属材料低于延脆转移温度时,若遭受到很大的冲击,将会倾向产生巨大碎裂,而不会弯曲或变形。举一个例子,锌合金3(zamak 3)在室温下有良好延性,但在零度以下的环境时,在冲击下它会很容易碎裂。因此当物体若会受到工程应力,考虑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时,延脆转移温度相当重要。另外,较相似的案例是玻璃转换温度,它发生在玻璃和高分子上,但它的机构是否为非晶形材料而有所不同。
然而,有些金属的延脆转移并不会很明显,如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的金属它的转移就比面心立方(FCC)晶体结构的还来得明显。延脆转移温度也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如
中子辐射会造成内部结晶缺陷(lattice defect),使延性下降,延脆转移温度提高。
当延性材料发生断裂时,称为延性断裂(ductile fracture)。当金属受到一作用应力,它可能是张力、应力、
剪力或
扭力,试品一开始将会产生塑性变形,然而随着试品延性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断裂面。在高延性试品中,试品会产生塑性变形,直到颈缩至断裂。而中等延性试品形变至中等颈缩时,接着颈缩部位的中心截面会产生小孔穴,或产生微小空孔。当继续受力变形,这些截面的小空孔会逐渐扩大,合并成一道裂缝,最后靠外部的裂缝会与轴方向呈45°剪力破坏,使破断面呈杯锥状断裂。
延性断裂对材料而言较有利,因为发生脆性破裂时,几乎没有预警之下就发生断裂,且
脆性材料产生裂痕后,就算不再增加作用应力,裂痕仍可自发扩大。然而,当延性材料产生裂痕,除非继续增加作用应力,不然裂痕是不会再扩大,且延性断裂前会产生大量形变,可提供断裂即将来临的警讯,以利采取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