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白话报》,无锡第一张报纸,
江苏最早的
白话报,以新闻和译文为主,在栏目安排上,《无锡白话报》主要栏目有“五大洲邮电杂录、中外纪闻、无锡新闻、海国丛谈、洋报药言、海国抄喻、史地知识”等专栏。
无锡人裘廷梁为主要创始人。裘廷梁,又名可桴(民国后改的),字葆良,1857年生于无锡城内沙巷,早年为“梁溪七子”之一。出身仕宦。1885年乡试中举,入京会试,两次不中,逐绝意科举,致力于开通民智和变化维新的宣传。裘认为,“救国之图,莫过要于文字革命”。赖光临评价说,在甲午之后,热心倡导白话文章,首推裘氏一门。光绪廿三年(1897),裘到
上海,力请汪康年增设“浅报”,但未果。第二年(1898年5月11 日)裘和同乡顾述之、吴荫阶等人创办《无锡白话报》(一说是裘和顾述之、吴荫阶、侄女裘梅侣等共同发起组成了我国第一个白话学会,由这个
学会创办《无锡白话报》。一说是和于友人丁梅轩及侄女裘梅侣创办)。裘毓芳主持编务。
《
无锡白话报》馆址设在无锡城沙巷9号裘氏家宅(一说设在无锡沙巷)。报纸为五日刊,木刻活字和毛边纸印刷,初期每册10多页,每页28行,每行25字,计万字左右,以后扩充为20多页,书页式,16开线装本。第5-6期合为一期改名为《中国官音白话报》出版,面向全国,每两期合出一册,每册28页,逢初一、十一、二十一出版。据该报声称,改名的原因是,这种白话不同于无锡土白(吴语),而且该报不专为无锡而办,是要“以号召全国”。
裘氏叔侄办报目的明确,宣传
维新变法。《无锡白话报·序》(裘廷梁)一文的开头部分就说:“无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又说:“谋国大计,要当尽天下之民而智之。”而“欲民智大启,必自广学校始,不得已而求其次,必自阅报始。报安能人人而阅之,必自白话报始”。又说“每县自设一报,侵淫遍于十八行省,而后民智大开耳。”在19-20期合刊的《中国官音白话报》上,裘廷梁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明确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他说,“有
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此
文言之为害矣”。白话具有省目力、除娇气、免枉读、保圣教、便幼学、练心力、少弃才、便贫民。他还总结道“愚天下之具莫文言,智天下之具莫白话。”“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实学不兴,是谓无民”。(他的观点是对黄遵宪语言文字合一理论的一个发展。)可见,裘氏把白话报作为维新之本,作为广开民智的一种舆论武器。
《无锡白话报》的任务,裘氏的定为三项:“演古、演今、演报”。他说,“一演古,曰经、曰子、曰史,取其足以扶翼孔教者,取其与西事相发明者。二演今,取中外名人撰述之已译已刻者,取泰西小说之有隽理者。三演报,取中外近事,取西政西艺,取外人论说之足以药石我者。谈新述故,务撷其精,间涉诙谐,以博其趣。”。
编排分前后两部分:前面以新闻为主,后面是主要的,即用白话演绎的书报文章。因为这类文章一般较长,所以多是分期连载。新闻栏目有“中外纪闻、无锡新闻、海国丛谈、海外奇闻、五大洲邮电杂录”等,内容大多是鼓吹变法、提倡女学、推广白话三个方面,此外还兼载工商情况和一些小品文。自第13、14期合刊起,增辟“上谕恭注”一栏,主要连载光绪皇帝下令变法的谕旨,如开办京师大学堂、变通科举章程,开设经济特科、鼓励臣民上书言事等。到第24期,该报发表的诏谕就有20条。在对诏谕的选择上,编者选择其中推行新政、新法的部分加以编译,为
维新运动造舆论。此外,大量刊登译文是该报的又一大特色,其中不少出自裘毓芳之手。裘毓芳的国学根底深厚,又精通外文和白话文,因此她的译文既忠于原著又流畅通俗。
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该报即告停刊,现存该报的最后一册是1898年9月16日出版的第23期、24期合刊。(一说,该报于1998年八月21日停刊),供出版28期,另有一张大开张的《无锡白话报》,同年7月初六出版,馆址在城内沙巷。未署创办人姓名,原拟逢周一出版,后是否继续互办不详。上海图书馆藏有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