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昳
十二时之一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名词解释
“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中国古代十二时辰之一,指每日的13~15时。
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
日昳(dié)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下午 1 时正至下午 3 时正)。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昳”,《说文》释为“日昃也” 。“昃(zè),日在西方时,侧也。”
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又《汉书·游侠传》:“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4 08:25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