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莽草
五味子科八角属植物
日本莽草(学名:Illicium anisatum L.)是五味子科八角属植物。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通常高为2米,但在非常温和的地区可以达到6米。狭窄的椭圆形叶子,长5厘米,宽2厘米,是深绿色。幼枝是绿色的,斑点的棕色。在中国上海地区,日本莽草3年生及以上树龄植株可开花。花期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黄白色的花从叶腋长出。花后即结果实,其聚合果由8枚蓇葖组成,每枚蓇葖中含有1粒种子。收获种子的千粒重为81.3-90.9克。
形态特征
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通常高为2米,但在非常温和的地区可以达到6米。狭窄的椭圆形叶子,长5厘米,宽2厘米,是深绿色。幼枝是绿色的,斑点的棕色,像叶子一样芳香。在中国上海地区,日本莽草3年生及以上树龄植株可开花。花期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黄白色的花从叶腋长出,直径2-3厘米,花为两性,花被片10-20,通常为花瓣状。花后即结果实,其聚合果由8枚蓇葖组成,每枚蓇葖中含有1粒种子,果实成熟时期一般为每年10月中下旬,果实成熟表现为逐渐发黄并开裂,自然条件下,种子会从开裂较大的果实中弹出。收获种子的千粒重为81.3-90.9克。
产地生境
原产于日本和朝鲜半岛,在中国台湾地区也有分布。喜阴凉、弱酸性土壤的环境。
繁殖方法
圃地准备
圃地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交通方便,土层深厚疏松,地下水位1.5米以下的沙质壤土作为播种圃地。
整地作床:播种前,对圃地进行深耕细整,地平土碎,清除石块草根,按照宽90厘米、高20厘米、沟宽30厘米标准作床(畦)。
采种处理
母树选择:选择生长健壮、干形通直、无病虫害的母树进行采种。
采种期:采种时期取决于种子成熟度、脱落期及天气情况,过早种子成熟度低、发芽率差,过迟则种子易脱落,最佳采种时间应在10月中旬,即聚合蓇葖果呈黄褐色,70%以上果壳开裂时采摘。
采种方法:用手摘取蓇葖果,种子有毒,采摘时应注意安全,佩戴手套。
种子处理:蒴果采回后堆放10-15天,注意不能在太阳底下暴晒,以自然干燥堆放,待果壳基本开裂后,取出种子,除去杂质后装入透气布袋贮藏。
种子贮藏:为保证种子的出芽率,需对日本莽草进行沙藏,将阴干的种子与湿清水沙1:2混合后(清水沙湿度以用拳头握紧,松手后沙能自动慢慢散开为度)层积在室内水泥地上,层积厚度20-30厘米,表面覆盖遮阳网等物,以防水分过快的蒸发。种子层积贮藏期间,要定时的进行翻动检查,并适时补水,同时防止种子贮藏过程霉变现象的发生(可喷施多菌灵防霉)。
播种方法
播种期:适宜冬播和春播。冬播,时间偏长,但病虫害少,春播,时间短、出苗快。最适宜时间应为2月中旬至3月中上旬播种。
种子催芽:对日本莽草种子进行催芽可打破种子休眠期,提高种子发芽率,使幼苗出土齐,缩短出苗期提高苗木质量和合格苗产量。采用60℃左右热水浸种24小时,然后将种子放在箩筐中,上下用通气的物品(如稻草等)覆盖,每天用温水淘洗2-3次,催芽几天后“咧嘴露白”种达30%以上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日本莽草的千粒质量为80-100克,经测算和试播,日本莽草的播种量在60-80克/平方米采用撒播。覆土厚度1厘米左右,可选用焦泥灰或蛭石与细沙混物。上面用浸湿的稻草覆盖,以防雨水冲刷导致土壤板结,并使土壤保温、保湿,提高发芽率和防止鸟害,稻草厚度以不见地面为宜。
栽培技术
遮荫:4月中上旬种子开始发芽,幼苗出苗60%以上时应该揭去稻草,搭建拱棚,苗床需用45-55%遮光率的遮阳网覆盖(1年),直到准备移苗前1个月再揭去遮阳网进行炼苗。
水肥:注意夏季的干旱及时补水,8月下旬至9月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追施液体肥2次,均衡补充苗木生长所需的各类元素。
移苗: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可进行移植,移植前10-15天整地,整地时加施有机肥,进行翻耕。移栽床面宽1-2米,株行距15厘米×12厘米,20000株/亩,等扎根后(度过缓苗期)可追肥1次,可选用复合肥为或水溶性液体肥,9月可再补肥1次。(也可对播种苗床进行间苗后直接留床管理)。
病虫防治
日本莽草苗期会发生的病虫害不多,主要为6月份的立枯病。对于这种病害要以“防重于治”的原则,在种苗出土后就要进行预防,可选用50%的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0.1-0.125%浓度的溶液进行防治,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主要价值
在日本,日本莽草作为一种用于供奉的切枝被用于佛事,通称佛前草。其树体会散发香气,所以又被称为香花、香华,树皮、叶片等可以用于制作抹香。此外,由于其果实含有抑制血栓形成的莽草酸,亦可作为提取莽草酸的重要植物资源。日本莽草姿态优美、叶厚翠绿、清香、果实奇特,有香气,能够抗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优良绿化植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3 10:0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产地生境
繁殖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