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正话
茂名市电白区方言之一
旧时正话是广东电白县(2013年始改为茂名市电白区)内少数人使用的一种方言,源于明代的官话,属于明代西南官话的一种,通过对江西湖北四川的明代史载,旧时正最可能出自黎姓,中国南方过去方言主要两种九黎和东夷,九黎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部,而东夷主要分布东南海边,与湖北襄樊话非常不得了的相似,同时读数字和韩国语非常的相似,例如1,2,3,4,5,…,8,9,10,1000,10000,…,电白区讲旧时正的姓氏有伍姓、黎姓,陈姓,马姓,巫姓等。
历史背景
关于正话的来源,电白县旧县志说是神电卫的卫兵带来并留传下来的一种方言。卫兵的来源又有两说,一说是从中原调来,一说是从浙江福建招募来。当地居民说是历任电白的外省籍官员带来的,讲正话的大衙华楼人认为是从福建来的。
从华楼陈氏族谱看,陈氏一世公(见几公)从来电白时,最早住在新居堂(马踏镇境内,也写作“普居堂”),他的第三代世孙壁山公才于康熙年间迁往电城南门,第四代世孙普荣公于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迁到华楼逸村(今华楼村)。(见《陈氏式姥公部分族谱》,又见于一世祖《碑记》)从时、从地以及一世公只身前来看,正话并不源自于他,也不是从福建来的。
另据大衙镇山塘村《黎氏族潜》说:“先世远祖由福建省莆田县珠矶巷迁占藉新会。明洪武初,粤省洪海贼寇屡劫,加以楼寇、达子、土匪,而莲头南巴诸港被害尤甚。都指挥花茂奏议设立二十四衙军于海滨驻防。祖时职典军,奉调督神电卫军,驻防于海头龙阳骚,后世子孙世守,即家焉。”(《黎氏族谱·大衙房》首集)。黎世先祖也是只身前来,驻守地并非神电卫。正话也不可能是黎氏祖先带来的。华楼陈氏、山塘黎氏所讲的正话并非他们的母话,他们也不是正话的正宗传人。正话的来源及形成比较复杂,有待于进一步调查。
神电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后屡为楼寇所陷,城中居民因此弃城而逃,迁到山中,散居于某些村落,正话也随着散布县内各地,留传。
现状
正话曾是神电卫、甚至整个电白县的优势方言,当地人们认为它是明代的官话标准音,是当时读书用的语言,是当官的必须学、必须讲的话,因此叫它“旧时正”,意为“古代的普通话”。
旧时正话曾被称作“城话”,是军队和电白城中居民使用的方言,后因遭到倭寇和山贼袭击,讲旧时正话的人被分散到电白北部山区。旧时正话的分布范围处于粤语、黎话、客家话等方言的“包围”之中。据统计,在茂名电白这片小方言岛上,有6000余人说着旧时正话,且他们多会粤语、黎话等其他方言。
今电城只有少数高龄老人会讲这种话,城内的交际语言已为海话所代替。据李锦源老人(八十六岁)介绍,他幼年上学读书用的旧时正话,当时的口头交际语言已经是海话。旧时正的“旧时”与白话的“狗屎”谐音,旧时正常被戏称为“狗屎正”。
正话只在偏远乡村狭小范围内使用,而且说正话的人一般都会黎话(或海话)、白话涯话。外出不说正话。正话的使用者不足一万人。在村里,正话也不是唯一的交际语言,往往是正话、白话、黎话同时自由交替使用,进行多方言交际。正话在某些村落己经消失或正在消失。大衙镇的瑚璋塘村原是从山塘分化出来的黎姓村落,原讲正话,后因为所娶媳妇多讲涯话,村里的交际语言已改为涯话。六十岁以下的村民已不会讲正话。麻岗镇的调王村以前讲旧时正话,只有老人会说,交际语言已改为白话。
声韵系统
声母
声母二十个,零声母在内。
注:
1.[ʦ][ʦʰ][s]与齐齿呼韵母相拼时,实际音值为[ʧ][ʧʰ][v]。
2.[ɬ]是舌尖清边擦音,可以拼洪、细音韵母,与[s]对立。
3.[ø]表示零声母,实际标音时不标该音标。
韵母
韵母六十九个,包括自成音节的[ŋ]。
注:
1.[ɨ] 比[i] 略低略后,[ɨ] 和[ɪ] 对立。
2.上面表格中“囗”表示该意思有音无字或者暂未找到本字。
声调
单字调六个,轻声在外。
注:
旧时正话入声内部有差异,入声特点分析见下一目录。
语音特点
声母
1.精、知、庄、章组今读塞擦音声母没有分别,都读[ʦ][ʦʰ],在细音前实际读[ʧ][ʧʰ]。
2.绝大部分古心母字、部分生母字、个别邪母字读[ɬ]。
3.古日母和细音前疑母今读[ȵ]声母。
4.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平声今读送气清音,仄声今读不送气清音。
5.分尖团,精组读[ʦ][ʦʰ][ɬ],见组读[k][kʰ][h]。
6.邪母今多读清塞擦音,平声多送气,仄声多不送气。
7.禅母和船母今多读[s]声母,少数字读[ʦ][ʦʰ]或[ɬ]。
8.古疑母字今读[ŋ]。
韵母
1.效摄开口一等与二等今读韵母不同,一等读[ou],二等读[au]、晓组多读[iau]。
2.主要元音[a]与[ɐ]对立。[a]出现 在假摄开口二等、蟹摄开口一二等、效摄开口二等、咸摄开口一二等及合口三等、山摄开口一二等及合口二等、宕摄开合口一三等、江摄帮组和见系;[ɐ]出现 在蟹摄合口一二三四等韵、止摄合口三等见系非组、流摄开口一三等,深臻摄开口一三等及合口一三等帮组端组见系、曾摄开口一三等、梗摄开合口二等。[a]可独立作韵母,[ɐ]必须带韵尾。以[a]为韵腹的韵母和以[ɐ]为韵腹的韵母的对立只出现 在开口呼和合口呼。没有齐齿呼的对立。
3.庄组、章组声母读音相同,但在某些韵中韵母有别。庄组、章组同时出现的韵有鱼韵、虞韵、支韵、脂韵、之韵、尤韵、侵韵、真韵、阳韵、东韵。其中,庄组、章组字韵母相同的有:脂韵、之韵、尤韵、侵韵、真韵。不同的几个韵是:
(1)遇摄三等鱼韵,庄初崇生韵母为[o],章昌船书韵母为[i];
(2)遇摄三等虞韵,庄初崇生读[u]章昌船书读[i];
(3)止摄开口三等支韵,庄初崇生读[ɐi],章昌船书读[i];
(4)宕摄开口三等阳韵,庄初崇生读[oŋ],章昌船书读[iaŋ]。
4.部分见组、晓组开口二等字有[-i-]介音。
5.古合口字今多读开口呼和齐齿呼。
6.开口三四等、合口三四等与零声母、[ȵ]声母和[k][kʰ][h]声母相拼有介音[-i-],个别一等字也有[-i-]介音,开口三四等与其它声母相拼,除宕摄外没有介音[-i-]。
声调
这里简介旧时正话的入声特点。
古入声今读依古韵摄分为两类。咸摄、山摄、宕摄、江摄为一类,调值为213。深摄、臻摄、曾摄、梗摄和通摄为一类,调值为5。两类入声分别叫长入和短入。长入和短入主要元音不同。长入的主要元音是[a][o][ɛ]。短入的主要元音是[ɐ][i][u]。所有旧时正话入声调类及调值相同。华楼新派略有不同,与上述长入相对应的是3,也是短入,3与5表现为低入与高入的区别。请看图1的表格。表中老派、新派指华楼的读音。又列山塘、石桥两处正话,以作参照,与华楼老派读音相同的用横线表示;声韵相同,调值不同的另加标注调值。
(注:语音特点由网友anson2812根据陈云龙论文重新整理,具体例子请参考陈先生相关论文。)
分布
讲正话的村有:大衙镇的华楼村委会的华楼大村、合丫河村、老里塘村、榕树仔村,大群村委会的山塘村、铺贝村、大角村委会的出米地村、乌泥村委会的秧坡地村(较少人讲);马踏镇秀田村委会的石桥村、西河村、石鼓湾村委会的青麻园村;旦场镇平湖村委会的平湖村、白石岭村、石坑村、杨屋村(部分)、灰窑屋村;麻岗镇热水村委会的陈桐村、班戏坡村。大衙的山塘、铺贝及马踏的青麻园都是黎姓,是同宗分流。语音、词汇都比较接近,其它还未发现源流关系,姓氏也不相同。正话当地一般以大衙镇华楼大村为代表。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9 21:23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