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镇镇
山东滨州市滨城区下辖镇(已撤销)
旧镇镇,曾为隶属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的镇。地处滨州市西南部,黄河南岸,与山东淄博市搭界,面积73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旧镇村,东北距滨州市区30多公里,旧镇镇下辖多个行政村。2010年,滨城区撤销旧镇镇,设立青田街道
乡镇概况
1991年全镇人口3万多人(男 15369人,女1527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82人:到 1997年底,(男15642人,女14542 人)。人口全为汉族。 2001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两个文明一齐抓” 的指导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 中心,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稳步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加 快文体卫生、计划生育和教育发展步伐,狠抓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努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促进了经济和社会 各项事业的发展。
199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 8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62元,年末农村社会储蓄 余额4681万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176%、1%、 20%,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长。社会风气良好,人民 生活安定。
农业林业
滨州市旧镇镇纯属山东农业乡镇。1991年全镇有耕地 5.4万亩,人均1.7亩;到1991年底,全镇耕地面积为 5.4万亩,人均1.8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大 豆、水稻、蔬菜、花生等。七年来,旧镇镇坚持调整种植 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农业发展速度 较快。1991年农业总产值3200万元,到1997年农业 总产值达5000万元。粮棉生产是滨州市旧镇镇的主导产业, 旧镇镇坚持“狠抓粮棉不放松”的指导思想,加大科技 投入,积极推行良种、地膜覆盖、营养钵育苗、种子包 衣、化学除草等11项新技术和17种农作物新品种,大 力推广麦棉、棉瓜、棉菜等形式的问作套种技术,提高 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1991年,全镇粮食面积2.9 万亩,单产5”公斤,总产值17万公斤。滨州市旧镇镇是 全区植棉大镇之一,棉花生产是旧镇的支柱产业。 1991年后,由于受棉铃虫危害、粮棉比价不合理等因 素的影响,播种面积和单产都有下滑的趋势。1993年 降至低谷,亩产皮棉刀公斤,总产刃吨。以后又开始 回升,1991年亩产皮棉达刀公斤,总产1100吨。
林业
1991一1997年,滨州市旧镇镇林业生产以农田林网建 设、宜林地拍卖、扩种经济林为重点。199l年植树觎 万株,3480亩,林网y行,林木覆盖率5.8%。为大力 发展林业生产,l993年镇政府印发了《关于林业生产 的若干规定》,在全镇大胆推行宜林地拍卖政策,大大 提高了农民造林积极性,使树木成活率达到89%以 上。到1卿年底,全镇总植树347万株,13920亩,占 宜林总面积的100%;林网98行,林木覆盖率达到 刀。2%。通过了省评绿化达标乡镇验收,被市委、市府 评为“八五”绿化提前达标乡镇。1991年林业站开发的 “农田林网营造技术开发与防护效应的观测研究”项 目,通过地区验收,填补了全区空白。七年来,大力发 展经济林,改造老果树,引进新品种,全镇经济林面积 达1050亩,比1991年翻了一番;年果品总产350万公 斤,实现产值200万元。l卿年,投资6万元,从上海 “现代人参果研究中心”引进了人参果苗,经过精心繁 育,取得了成功。l998年上半年新育苗2万余株。
基础设施
滨州市旧镇镇以镇级公路为重 点,以实现村村通公路为目标,大力发展公路建设,年均硬化柏油路18公里。到1997年底,实现了村村通 柏油路。1998年春,开始了广青路旧镇段的拓宽工程, 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建设小城镇。 基础设施建设。199l年以来,旧镇镇大力发展电 业、通讯、自来水等社会公益事业,取得了较大成绩。 全镇有2.8万千伏变电站一处,村村户户都用上了电。 1991年投资1000万元,实现了乡镇电话程控化。到1997 年底,全镇刀个村已有80%通上了电话,全镇共有电 话270部。有些企业、个体户用上了大哥大、BP机。 传真机、微机等高档设备也开始进入个别家庭。7年 中,全镇新打饮用水深井刀眼,2.%万农民全部用上 了自来水。到1997年底,;滨州市旧镇镇的北李村、小付家、周鳖11。
教育文化
1991年,滨州市旧镇镇有小学51处,初中2处,在 校生39朋人,教职工247人。l991年以来,旧镇镇大 力发展教育事业,狠抓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九年制 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1995年,“双基”教育在全 市首批通过省级验收。到1997年底,全镇有初中1 处,教学班32个,学生1565人,教职工i18人;有小学 13处,教学班lW个,学生3210人,教职工109人。适 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为l00%。幼儿园2处,人园 人数470人,人园率%%,由于教学成绩突出,1993年 旧镇中学被市委、市府评为“文明单位”。l995年旧镇 教委被市委、市府评为“文明单位”。l996年旧镇教委 被地委、行署评为“文明单位”。
1991年以来,滨州市旧镇镇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1”1一1993年,滨州市旧镇镇以文化站为依托, 利用冬春农闲时节,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文 体活动。其中,以杏元马村每年春季举行的农民篮球 赛,最为引人注目,吸引着各路好手云集而来。全镇有 m%的镇直单位和村有体育场和运动队。1992年被省体委命名为“全省体育先进乡镇”。文化站下属的3个 电影放映队,经常深入农村放映,年放映场次达350多场。全镇乃个村都通广播,镇广播站每天准时播迭节 目。l”3年,镇级机构改革,虽然文化站被取消,广播 站名存实亡,但是人民群众的文体活动仍蓬勃发展,各种文体活动更加丰富多彩。1994年后,青年人掀起了篮球、乒乓球热,老年人迷上了门球、象棋等活动。 l眺年春,卡拉OK演唱在农村走俏,喜庆电影、科技 电影也借受广大农民青睐。
卫生医疗
1991年,;滨州市旧镇镇有农村卫生室50个,乡村医 生100人;镇卫生院有工作人员55人,病床38张,设有 内、外、妇儿、中医、五官等11个科室,年门诊5万人 次。1995一1996年,镇卫生院实施“形象工程”,投资 10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8m平方米的新式病房刀 间,购买了日超、脑电图等高档医疗器械,改善了医疗 条件。在全院实行佩证上岗制度,并设意见箱,公开接 受群众监督,促进了医风医德的转变。在全镇印发了 《农村合作医疗章程》,大力推行合作医疗制度。全镇 2.9万农民加入了合作医疗。到1997年底,镇卫生院 实有工作人员私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6人;有科室 15个,床位300张。全镇74个行政村都建有卫生室,其 中刀个达到了省甲级卫生室标准,有乡村医生83人。
计划生育
滨州市旧镇镇计生委,建筑面积5m平方米, 分5个科室,微机、B超各一台,药具俱全。各管区、各 行政村都有计生办、计生服务室和人口学校。镇计生 委有工作人员20人,其中5人取得了中级职称;村有 计生专干74人。全镇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落实“三为 主”(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 积极推广“三结合”(把计划生育与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相结合、与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与建设文明幸 福家庭相结合),健全队伍,建立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 为全镇506名育龄妇女建立了档案,帮扶贫困户187 户。1995年,刀个行政村都建立了计划生育宣传一条 街,计划生育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据统计,1997年节育率100%、计划生育率100%、 出生率10.5%c、人口自然增长率0.5%、统计合格率 l00%。1991、1992、1995年被地、市表彰为什生先进 单位。由于种种原因,1996年被地区列为重点管理单 位。1997年,经过努力,摘掉了落后帽子,并被市委、市 府授奖表彰。
乡镇企业
滨州市旧镇镇以镇经委为依托,采取镇办、村 办、联办、个体办四种形式,制定优惠政策,积极稳妥地 发展乡镇企业。1”1年滨州市旧镇镇经委有工作人员6人, 设有三股一室,即:生产股、销售股、会计股、办公室。 下设8个镇办企业,从业人员318人;村办企业5家, 从业人员4oo人;各种经济联合体15个,从业人员350 人;个体工商业户100户。乡镇企业总收入89万元。 利税10.2万元。1993年以后,镇党委、政府进一步解 放思想,强化经委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加大投入,扩大 规模,提高效益。1994年,投资100万元,在樊家工贸 小区新建岩棉厂、食品厂两个镇办企业,年创利润8( 多万元。1995年,始建于1988年的老织布厂,又引进 新型织布机阴台,纺纱机1000台,进一步扩大经营范 围,成为一个以织布为主,兼营纺纱,服装加工的综合 性企业;现有职工100人,固定资产400万元,占地面 积2.6公顷。1996年实现产值300万元,产品远销济 南、青岛等大中城市,销售收入2000万元,创利税500 多万元。为了加快乡镇企业发展,镇党委、政府先后印 发了《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规定》、《关于发展个体私营 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到1w) 年底,镇经委实有8人,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下设11 家镇办企业,从业人员5历人;村办企业18家,从业人 员624人;个体及私营企业3oo多家,从业人员15m 人。全镇乡镇企业总收入1015.1万元,创利税100万 元,形成了以旧镇织布厂为龙头,以农副产品、建筑、建 材、织布、食品加工等为主体的五大工业门类,成为经 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滨州市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3 16:08
目录
概述
乡镇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