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是当代作家
李兰妮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首次出版于2008年6月。
内容简介
《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由多种文体连缀而成,在82篇“认知日记”中,李兰妮从抑郁症患者的角度记录了她从2003年6月到2004年8月间求医、服药、写作等方面的内容。“认知日记”后附的“随笔”记下了李兰妮在该书写作及同步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活感受,夹杂着她对幼年生活的回忆、对梦境的分析。从这个角度来说“随笔”部分可视为抑郁病患者李兰妮对病历的自我书写。在参阅国内外精神病学方面的书籍后,李兰妮对抑郁症患病根源进行了探究,通过追溯家族史、回想幼年记忆等研究探索,她将疾病诱因归于遗传基因、家族史及母亲。
创作背景
2003年春节后,李兰妮被确诊抑郁症,从2003年4月起,她一直要服用抗抑郁药:赛乐特、奇比特和佳乐定。她每天都会想着一句话:活着比死要艰难。她蜷缩在衣柜里,瑟瑟发抖。站在天台上,幻想高飞。每当抑郁症发作的时候,她都觉得“活着比死了更痛苦”。但她控制住了自己,在与抑郁症斗争的5年中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有关抑郁症的书籍,从谷地的阴影里逐渐走向洒满阳光的旷野。她决定集中心力,以作家和抑郁症病人的双重身份,写一本叫《旷野无人》的书,告诉人们抑郁症是怎么回事,并由此告诉社会,疗救心灵疾患、促进精神健全的重要性。
谈到《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的创作过程,李兰妮说可谓经历了生死考验。她说:“我当时心想,写这书很好,自救而且可以救人。但是没想到写到1/2的时候,我的抑郁症复发,几乎不能继续写下去。写到后1/3时已经疯狂了,不断地自残,不断地抽自己的血,雨夜站在16楼的天台上,我那个时候很明白为什么抑郁症病人不能发出声音来。”最后在很多朋友的帮助和鼓励下,这本书才得以完成,并且出版发行。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的可贵处在于“灵”。李兰妮抗击病魔摧残,经受死亡磨练,却能坚忍不拔,写出精神档案。这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众生;因为癌和抑郁不仅是生理而且是心理、不仅是群体而且是社会的残酷杀手。而今健身已成时尚,养心也已认同,唯独对“灵”却还蒙昧。“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癌的环境和癌的人心:缺乏道德信仰,充满虚伪贪婪。”“你什么都不信,怎么会有平安、健康、美好的人生?”李兰妮是患者更是作家,她回首家族和个人成长史,以病痛身心面对“旷野无人”的现实,从而感悟并领受“灵”的洗礼。无论《圣经》还是“佛缘”启迪,她通晓且秉持了为人不可或缺的纯洁高尚信仰。
艺术特色
《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在结构上由四个部分组成。而在叙述者身份和叙述的风格上,李兰妮充当了四种角色:写“认知日记”,她是患者;写“随笔”,她是作者;写“链接”,她是读者;写“补白”,她是论者。“病历”与“档案”部分,可谓作品之“经”;“探索病源”、“自我疗救”和“检点历史与现实”的内容,可谓作品之“纬”。“经”是理性的单纯的,“纬”是情感的丰富的。“链接”之“检验摘录”、“读书摘记”,又是“筋”;“当作背景”从中能够“找出抑郁症形成脉络”的“个性化资料”,亦即作家回首历史和面对现实的“自况性散文”,才是“肉”,才是“灵”。“身”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灵”则是对“身”与“心”的关照和感召。
作品影响
《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06年重点作品扶持篇目。
作品评价
《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对那些饱受抑郁症折磨的病人而言,无疑可提供一种具体而实在的帮助;于普通读者来说,可从生理、心理、家族、社会、文化等角度反观自己,在了解、认识抑郁症及当下文明病的表现形式,在尊重、帮助精神病患者的同时,保持个体内在的心理健康。(《
厦门晚报》评)
《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是一部抑郁症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真实记录的认知日记体,对广大读者而言,这部书可以说是在进行一次伟大的启蒙,这是关乎人类自身的生命健康的启蒙。(文学评论家
贺绍俊评)
《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有开拓之功。当代文学经过30年的发展,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向下,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着艺术的创造,在社会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因此文学本身,从题材到题旨,从内容到形式,都在不断发展着。文学自思想解放运动以后,逐步从单一的社会抗议和呼唤功能转化为对世道人心的陶冶,对民族情感的丰富,从比较单一的社会书写,走向了对内心体验和人性局限的探究。能以崭新的、前所未有的艺术形象和独特的、风格迥异的艺术表现推动文学发展的人是幸运的。李兰妮《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的触角,就穿越了社会生活的层面,又穿越了人的一般心理层面,面对了蛰伏于人类心灵更深处的危机。在“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的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这就成为了一部应运而生的作品,也是一部开创性的作品。也是当然的主旋律作品,它关注的是生命、生命的自觉、生命的尊严、生命的质量、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它使我们每一个人更清醒冷峻地面对生命的难题,它尽可能使每一个抑郁症患者走出无人的旷野、享受灿烂的阳光。这不仅是主旋律,而且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作家把“文学”与“人学”,把文学的传统使命与中国乃至人类社会的当下发展相结合的成果。(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陈建功评)
出版信息
2008年6月,《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出版。2013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作者简介
李兰妮,深圳市作家协会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3年调入深圳工作。1985年进入深圳市文艺创作室。1985—1987年就读北京鲁迅文学院;1987—1989年就读南京大学作家班。著有《
傍海人家》《澳门岁月》《人在深圳》《雨中凤凰》等作品。代表作:长篇纪实文学《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
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
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