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实验小学
昌平区教育局直属公立小学
北京昌平实验小学,位于回龙观文化居住小区,是天鸿集团承建的文化居住区一期之配套小学。学校设计先进,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校内外教育资源得天独厚。
学校简介
学校由昌平区政府主办,是区教育局直属公立小学。2000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校长苏鹏是北京市小学校长高研班第一期学员。我们秉承“学校教育要使儿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这一教育理念。以“做人——做现代文明之人,成才——成祖国栋梁之才”为校训。对学校发展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保证,以学生的主动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整体办学思路。
学校未来发展:以培养可持续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为重点,打造当地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中心,体验教育中心,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心。
基础设施
学校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按24个班的规模设计。普通教室27间,专用教室齐全:建有声乐、器乐、美术、书法、形体、图书、自然、劳动、语音、计算机、多媒体等16个专用教室。体育设施完备:建有200米、100米塑胶跑道,2300平方米人工草坪足球场,2个标准篮球场,一个室内多功能体育馆。
师资力量
教师队伍由区教育局在全区选调优秀教师组成。现有教职工78人。研究生学历1人;大学学历68人;大专学历8人。中专(高中)学历1人;其中市级骨干教师1人、 区级学科带头人5人,区级骨干11人。现有在校学生一至六年级873人。2003年招收学前班学生106人。学校课程设置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机结合。注重对学生加强读、写、算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学校从一年级开设外语课,从二年级开设计算机课;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从一年级开始设心理导向课。为了使学生在学好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学有所长,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从“人的现代化”出发,设计学校的活动课程。学校有近20个兴趣小组供学生自主选择,每天作业课后,在专任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出发点和归宿。注重民主管理,尊重、关心、引导、教育相结合,教育过程强调人性化,注重教师、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建立“主体参与型”的课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学校近阶段的努力方向是在3—5年内实现学校基础教育现代化。
基础教育
教学手段先进:教室配有视频展示台、计算机、大屏幕彩电等电教设备,可进行计算机辅助等多媒体教学。服务设施完善:天然气供暖、24小时热水,食堂设备先进,专业厨师,营养配餐,学校配有班车;建有男女浴室,师生休息室,完全可以满足中午师生就餐需要,解决教师和部分学生午休问题。
发展历程
昌平实验小学2000年9月建校,是北京市回龙观文化居住区一期之配套小学。学校地处昌平南大门,生源主要来自城八区外迁居民子女,是对外展示昌平普教的窗口。建校之初学校本着“高起点谋化,全方位布局,具体分步实施”的发展策略,确立了3—5年内在全区乃至全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此,从教育思想观念、学校管理机制、学校课程设置、教育技术手段四个方面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提出了“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针,以综合评价为导向,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教师整体全面素质的提高为保证,以学生的主动、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整体办学思路。学校经过2年6个月的发展,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各支教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由建校初7个教学班、17名教师、112名学生发展到30个教学班、50名教职工、1008名学生),办学质量得到学生家长、社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普遍好评,社会声誉日益高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校人文教育特色日益突显,反映在学校各项工作之中。
办学理念
教育要使儿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的社会价值所决定的。无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学会关心》,还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到的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生存与发展,都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知识经济的挑战,都要求我们要改革我们的教育,由原来工业化时期生产标准件,向培养多样化、个性化、人文化、主体性充分发展的人才转变。小学作为基础教育,就像盖房子打的地基,地基打得又大又实,才有可能建起高楼大厦。这就要求我们要为学生打好人生发展的基础。对于教育内容、方式、方法要进行价值判断,由过去只重视一味追求所谓的教育质量,从而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给学生创造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学校作为专门培养人的场所,要以邓小平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指导思想。为学生、为家长、为社区做好教育服务。要不断改革,促进发展,尽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现代化、个性化、人文化的教育需求。体现教育公平、教育民主,贯彻全纳教育思想,遵循多元智能理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关注每一名儿童的主动、健康、全面发展。
教师培养
新的学校、特定的环境,为这支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学校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建立学习化组织,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教育价值观,不断自我超越。坚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针,高度重视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工作,拓宽多种渠道组织教师学习。建校两年来,利用每周一例会时间,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全纳教育、人本理论、新课标理念、主体教育思想,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了思想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渠道,通过组织开展教改实践课、“精益杯”评优课、开放课、经验座谈等活动,促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做支撑,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讨促进主体性发展的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不仅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重实践,善总结,而且非常重视做好教师教科研方法的具体指导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第14届教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取得了3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的可喜成绩,学校被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年轻教师多,他们有朝气,有魄力,但也缺乏一定的经验。为此给年轻教师“找师傅,结对子”,师徒互学,共同提高。两年多来,这支年轻的队伍中已基本形成了“严谨治学、尊重差异、兼容并包、精益求精”的教风,凭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凭着较高的业务水平,高质量地承担了“昌平区口语交际研究与实践”现场会、北京市“绿色学校”现场会、迎接澳门代表团等光荣任务;迎接了北京市第一期校长高研班参观研讨团、北京市“十五”校长书记提高培训实验班课改考察团、北京市教育督导室对教育考察与指导;两年来先后有18篇文章在区级及以上报刊中发表;有27人次承担了市、区级研究课、公开课任务;有38人次在区级评优活动中获等级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办学声誉。
管理体系
“人、财、物、时、空、信”这些教育资源又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其中人的管理构成学校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要切实尊重人的情感、态度、需要,切实为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服务。坚持人本管理,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具体情况,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开发配置教育资源,建立岗位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整体运行高效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花大力气强化对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管理,以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武装干部教师。规范干部教师行为,促进干部教师成长,建立全员工作岗位评价体系,本着客观、公正、有利于提高的原则,将奖惩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遵循双因素理论,贯彻社会主义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两次修改结构工资发放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管理过程中,尊重人的情感与合理需求,努力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激励人、教育人。充分发挥学校党政工团及少先队组织的作用。注重师德教育、教师情绪管理和教职工敬业精神的培养。学生管理强调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实行人性化管理;强调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充分发挥《昌平实验小学学生素质综合发展报告书》(评价手册)的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改进功能,“横比找差距,纵比看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自主管理,从小尊重孩子们的自治权和选择权,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组织的作用,从小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行为,不断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以校训“做人-做现代文明之人,成才-成祖国栋梁之才”为核心,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全面发展”为育人目标,以“人的现代化素质标准”为教育主题,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突出人文特色,将日常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开展活动、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与落实《昌平实验小学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通过广播站、板报、展板、升旗仪式、校会、班队会等多种形式与途径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宣传教育指导;通过校检查小组、班级纪律监督员、卫生保洁员等学生的自我管理形式,对学生行为进行监督和自我约束;通过评选“五星级班级”对学生进行正面激励,扎扎实实地开展学校养成教育工作。与此同时,学校积极以重大节日及政治事件为契机,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人文性的三个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为内容,深入挖掘校内外各种教育因素,拓宽教育渠道,高度认识实践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在充分发挥少先队教育阵地的作用的同时,通过“爱心在线”-家校合作信息报等形式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不断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设计开展如“绿色奥运,心愿,申奥有我一个”师生环保承诺、签名主题大队会,“2008年的我”- 迎奥运、绿北京为主题的少先队班队会,“责任与质量意识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怎样体现”讨论活动及“绿色小天使行动”、 “文明小天使行动”、 “奥运小天使”、 “学会行使自己的权利”、 “环保小调查”等等各种具有实效性的主题体验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品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体验中长知识、长才干、会做人。除此之外,还充分重视良好育人环境对学生的陶冶作用,并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校两年多来,不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开设“阳光小屋”心理咨询室,帮助学生矫正心理障碍,逐步提高心理障碍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努力营造出浓郁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结合我校环境教育的育人目标与学生的品德形成规律,培养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光荣地被评为“北京市绿色学校”和“北京市少先队基础建设规范化窗口学校”。
课程设置
现代化的课程设置是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服务的,大致包括:生计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生存能力训练与培养;环境教育课程,倡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行为;创造教育课程,尊重孩子们的直接经验,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社会劳动和信息交流工具。且其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学科之间综合化,学习内容实用化,课程取向人本化,学习历程个别化。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市、区课程计划安排的同时,又根据学校的具体的情况,开发校本课程。重视英语和计算机教学,从一年级开设英语,二年级开设计算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从一年级开设心理导向课;遵循关键期理论,开设古诗词背诵和诵读经典子集工程。围绕“现代文明人”的十条素质标准,每月一个主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全面育人,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开设活动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个小时,6个小时以外,在学生、家长自愿的原则下,学校开发自身教育资源并借助社区力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学校设有奥数、计算机、外教英语、书法、美术、手工制作、奇思妙想、足球、乒乓球、轮滑、软陶、航模、铜管乐、钢琴、电子琴、小提琴、民乐、手风琴、舞蹈、棋类、音基训练、朗诵等20多项50多个兴趣小组,供学生自主选择。据统计,仅器乐一项参加人数就达240多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近45%。每学期,学校都组织向家长进行成果汇报和展示活动。2002年我校班级合唱荣获昌平区一等奖第一名并代表昌平参加北京市合唱节,7人获二等奖。足球比赛荣获“新新公寓杯”小学组冠军。书法、美术、英语、舞蹈、器乐也都多次获奖。
课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9 21:46
目录
概述
学校简介
基础设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