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秋天
1932年开明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春天里的秋天》1932年由开明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巴金。本书介绍了个温和的哭泣的故事,它还是整整一代的青年的呼吁。我要拿起我的笔做武器,为他们冲锋,向着这垂死的社会发出我的坚决的呼声“I’accuse”(我控诉)。
内容简介
《春天里的秋天》是巴金基于当时泉州社会现实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凄楚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位姓林的中学教师在泉州和他的女学生郑佩容相爱着,但遭到女方父亲的强烈反对,他俩逃到厦门鼓浪屿。但是他们的爱情终难为封建礼教所容,在短暂的幸福时光过后,郑佩容在母亲的电促下返回泉州,从此音信杳渺,最终在父母所包办的婚姻中郁郁而终。
作品鉴赏
巴金的中篇《春天里的秋天》(写于一九三二年春天)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专制家庭摧残下爱情的悲剧,是一个“温和地哭泣的故事”,也是“整整一代的青年的呼吁”。小说全篇成功而娴熟地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男主人公林叙述和描写了他和少女郑佩瑢的恋爱生活、爱情悲剧,笔调柔婉,简洁细腻,抒情气息浓郁,就象一首精妙隽永的散文诗,充满媚人的诗情味。
具体考察这种动人的抒情气息和媚人的诗情味的来源,存在于内容、语言形式诸多方面,而各种修辞手法精当贴切的运用,尤其是比喻的运用,则尤有不可忽视的突出意义‘ 老诗人艾青说:“比喻的作用,在于使一切无生命的东西活起来,而且赋予思想感情。”(转引自黄汉生《修辞漫议》)巴金在《春天里的秋天》中对于比喻的运用,正是如此,多想感情是他笔下各种结构形式的比喻的真正灵魂。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2005年),现代作家,翻译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1927年至1928年旅法期间,他接触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在巴黎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1928年底他回国,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辑工作。抗战前的作品主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家》以及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等。抗日战争期间,巴金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憩园》《寒夜》和《第四病室》。解放后,巴金历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主席等职。新时期出版的《随想录》《探索与回忆》等,具有极高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是新时期文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巴金于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文学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勋章。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6 15:17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鉴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