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姬(生卒年不详),丹杨
句容人(今江苏
句容)人,吴末帝
孙皓生母,吴大帝
孙权之子
孙和之妾。在孙和死后独力抚育孙皓、孙德、
孙谦、
孙俊。
元兴元年(264年)孙皓登基,尊何姬为昭献皇后,不久又进为皇太后。
何姬的父亲
何遂是吴营中的一名骑兵。吴帝
孙权曾巡视各军营,当时何姬在道旁围观,孙权望见何姬后特别重视她,于是派宦者把她召来,将她赐给三子
孙和为姬妾。
太元二年(252年),孙和又被封为南阳王,再迁至长沙(治今
湖南省长沙县),何姬也跟随丈夫到达长沙居住。
吴建兴二年(253年),宗室
孙峻杀死孙和妻舅
诸葛恪,将孙和迁往新都(治今浙江省淳安县),随后赐死,
孙和正妻
张妃也殉情自杀。何姬说:“如果我们都死了,谁来养活这些失去父亲的孩子?”因此何姬并未随同自杀,而是将
孙皓和他的三个弟弟抚养长大。
元兴元年(264年)七月,
孙皓即位为帝。起初,孙皓追尊孙和为“昭献皇帝”,何姬为“
昭献皇后”,居升平宫。九月,孙皓又将太后朱氏(先帝孙休的皇后)贬为景皇后,追谥孙和为文皇帝,尊昭献皇后为皇太后。十二月,孙皓封何太后的弟弟
何洪为永平侯,
何蒋为溧阳侯,
何植为宣城侯。
孙皓在位时,皇后滕氏失宠,孙皓逐渐不喜欢她,但何太后经常保护
滕皇后,太史又上言:“对国家运数而言,皇后不可更换。”孙和听信巫觋之言,滕皇后才没有被废。后来,滕皇后常去升平宫奉养何太后。
建衡三年(271年)春正月,
孙皓信巫觋之言,率大军出华里,想要“青盖入洛阳,以顺天命”,何太后以及孙皓的妃妾都跟随孙皓出行,但因途中受阻而还师。
《
江表传》则称:孙皓的左夫人张氏去世后,葬礼过于奢丽,孙皓又半年不出。当时传言孙皓已死,葬礼是为他举办的。何家的
何都面容又与孙皓相似,因此有传言何都代替孙皓成为了皇帝。临海太守
奚熙听信此言,举兵想诛杀何都,何都的叔父
何植当时为备海督,击斩奚熙,诛灭其三族,谣言便停息,但吴人心中依旧怀疑。
(注:《三国志》记载孙皓左夫人为王氏,她去世后孙皓数月不出,民间传言孙皓已死,
孙奋、
孙奉其中一人应该即位;又奚熙事件是奚熙与会稽太守
郭诞写信非论国政,孙皓主动遣何植率兵收捕奚熙;两事皆与《江表传》冲突,孰是孰非,有待考证。)
何植,封宣城侯,任备海、牛渚都督,官至司徒,为孙皓所宠信。
孙和,孙权第三子,赤乌五年(242年)被封为太子,后被废黜,改封南阳王,孙峻掌权时遭其赐死。
(注:根据史书记载,孙和有四子,分别是孙皓、孙德、
孙谦、
孙俊;又有一女孙氏,嫁
陆景。其中孙皓为何姬所生;孙俊及陆景妻孙氏皆为张承之女
张妃所生;孙德、孙谦生母不详,但孙谦后来与其母皆被孙皓杀死,则他的生母并非何姬或张妃。)
何邈,何洪之子,袭爵永平侯,官至武陵监军,被晋军所杀。
小说《
三国演义》中何姬也有登场,书中称她为“何氏”。第120回孙皓登基后,尊她为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