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公炳烛而学
文言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⑸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师旷:
(3)欲:想要。
(4)已:副词,已经。暮:晚。
(5)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学习)。炳,动词,点燃。乎:呢。
(6)安有:哪有。安:怎么。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开玩笑。
(7)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
(8)好:喜欢,喜好。
(9)阳:阳光。
(10)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1)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
(12)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摸黑走路。孰与:比哪个
(13)善哉:说得好啊。善:好,对。
(14)安敢:怎敢。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纪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回答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阅读提示
文中的晋平公年欲七十想要学习,恐怕为时已晚,而师旷却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又打了三个比喻,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故事简介:春秋时期,晋国有个乐师叫师旷,眼睛失明,但善弹一手好琴,精于辨音。有一天,晋平公问师旷,我已经70岁了,还想学习,恐怕已晚了,先生你看呢?师旷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接过晋平公的“暮”字说道:“暮何不炳烛乎?” 晋平公有些不解,怔怔地望着师旷。师旷便进一步解释说:“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晋平公听了,恍然大悟,高兴不已,从此开始了晚年的求学之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3 21:12
目录
概述
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