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禅寺
江西省寺院
普利禅寺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坐落在宜丰县同安乡洞山村,距宜丰县城21公里,是禅宗五家之一曹洞宗的祖庭以及文化发祥地。寺院始建于唐咸通中期,由曹洞宗开山祖师良价所创,后几经兴废,2010年复建。
历史沿革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良价云游到洞山,在此募邑民雷衡之地建广福禅寺,洞山一带横竖五里之地都属寺院所有。
唐朝末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捐资扩大洞山寺宇。
北宋咸平年间易名为“功德禅寺”,宋真宗赵恒为禅寺专门书写了匾额。
绍圣五年(1098年),宜丰同安女佛徒雷四十三娘为纪念良价洞山悟道,捐资在良价当年“睹影逢渠”的洞水(今葛溪,洞山禅寺前)之上建起一座单拱石桥--逢渠桥。
洞山寺宇自唐末宋初就形成规模。
元初,胡俊孚施资扩修寺宇。
元末,洞山寺宇俱毁于兵燹。
明万历年间,寺基丈量入公产版籍。
崇祯年间,宜丰县举人戴国士得其产,于是再倡修复洞山,特延请匡山高僧净聪到洞山,净聪在此重整寺宇,张扬曹洞正宗,四方僧侣日众,洞山法锡由是复振,净聪也因之誉为洞山“中兴第一祖”。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洞山寺宇已更名为普利寺,并重建洞山寺宇的后法堂(即藏经阁)及僧房。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洞山正宗38世住持海寿法师为后法堂题书“佛在性中”并立大匾一块,对良价的禅学思想作了高度概括。
1983年9月,普利寺被列为宜丰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起被列为开放寺院。
2007年,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寺院。
2010年8月,普利禅寺复建工程全面启动,寺院规划总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实际复建后普利禅寺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
2014年9月6日,曹洞祖庭普利禅寺复建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正式举行。
建筑布局
普利禅寺总体呈对称布局,建筑物皆依山势一层层递级而立。寺院周边洞山山口有一处牌楼耸立,上刻“古洞云深”四个庄严道劲的大字。离牌楼不远,在葛溪上,横跨着逢渠桥,桥为单孔石砌,是宋代人为纪念洞山良价惮师而建造的。在逢渠桥西南80米处的崖畔上有一块黑石——木鱼石。
2010年复建的普利禅寺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建有禅修中心、上课堂、洞山民宿以及寺院主体建筑。其中左侧为普利禅寺寺院和僧人生活区,右侧为大禅修中心,中间为禅修学员住宿区,包括闭关的关房、阅览室、健身室、瑜伽室、体闲区等。
主要景点
逢渠桥
逢渠桥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是宋代人为纪念洞山良价惮师而建造。桥拱券以7个纵向单券并列组成,每券花岗石11块,77块矩形石排成7列,组成承重拱板,每列纵向与横向石疑皆相通。拱肩立有2个石雕武为护桥神。桥全长15米,桥面宽4.7米,桥拱净跨4.2米,拱矢高2.1米,属陡拱。桥面底部石拱上刻有建桥年月及捐建人、主建人名等。逢渠桥是保存完好的北宋古桥,1987年被列为江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鱼石
逢渠桥西南80米处,崖畔上有一块硕大的黑石,宽3.3米,高2.6米。一头高隆,一头低凹,以其形似木鱼,叩击顶端能发出“剥剥”之声而得名。
价祖塔
价祖塔是洞山曹洞宗创始人良价禅师的真身墓塔。墓塔呈六方形,塔盖、塔身和塔座。塔前正面刻有一块 “师慧觉宝塔”的碑,唐懿宗追封他为“悟本禅师”,并下旨建造了这座慧觉宝塔。1987年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夜合山塔林
夜合山塔林有十座佛僧墓塔,大小、高矮参差不一,依年代而排列。最早的建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最晚的是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正中间的是普同塔,下通深井,是寺院中普通和尚的骨灰共同归葬之墓。
千年罗汉松
千年罗汉松在普利禅寺前。高10米,树冠约13米。主干虽仅存一小边皮,不及原干的2/5,但却枝繁叶茂。据《五灯会元》载,此松系青林师虔禅师所植。至2016年已有1100多年。
文化传说
曹洞祖庭
唐咸宗咸通十年(869年),良价圆寂,唐咸宗追赐为“悟本禅师”,将其肉身葬于洞山广福寺后山,塔名“慧觉”,俗称“价祖塔”。源出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弟子行思,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价,因良价住瑞州洞山,世称洞山禅师。良价(洞山)传本寂,因本寂住抚州曹山,世称曹山禅师。因为曹洞宗由唐朝高僧良价禅师在江西宜丰洞山创宗,由其弟子本寂禅师在抚州的曹山传播于世,故后世称其为曹洞宗。
高僧轶事
据说当年良价到云岩昙晟禅师处参禅问道,临别之时,良价向昙晟禅师说:“师父去世后,忽然有人问我还能形容师父的样子么?我将如何回答?”昙晟禅师沉默良久,然后回答说:“只是这个。”洞山良价沉吟一会儿,昙晟禅师说:“你今后担当起弘法的大事,应当审慎。”良价怀着未完全了悟的心境,辞别了老师,但师父所说的“只是这个”还不时索绕脑中。
有一天,良价来到洞山的葛溪,正当要渡过之时,忽然发现水中自己的倒影若隐若现,于是彻悟“只是这个”的禅意,因此他当下立即作了一个偈,颂:“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良价了悟之后,随即募化洞山的山场田地,建起了普利禅寺。良价建寺以后,四方的僧徒陆续来到洞山学取禅法,人也越来越多,洞山良价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寺院的规模也逐渐增修,晨钟暮鼓,香火鼎盛。就连居住在曹山(今江西宜黄县内)的本寂和尚也来向良价学习,本寂尽得良价之心意,遂将良价的主张为文闸发,他们师徒共同倡导“五位君臣说”,即良价为接引、勘验悟学之人的学说和方法。
文物保护
20世纪80年代初期,江西省宗教事务部门拨专款对洞山开始全面整复,使曹洞宗祖庭原貌重新展示于世。
1983年,曾做过一次较大修整。
2009年,重建大雄宝殿和天王殿。藏经楼为保存至今最早的房屋。
2010年8月30日上午,普利禅寺举行了隆重的复建奠基仪式。普利禅寺复建工程建筑面积 1.5万平方米。
历任高僧
良价禅师,唐朝高僧,普利禅寺创始人。
曹山本寂禅师,(840年——901年),泉州蒲田人,俗姓黄。少年习儒经,十九岁出家,拜师从洞山良价禅师,成为真法嗣,发扬曹洞宗。
海寿禅师,洞山正宗38世住持。
妙忠禅师,禅门曹洞宗雪庭福裕师传派第四十八代,1997年应江西省宜丰县人民政府礼请主持洞山普利寺
古道法师,洞山普利禅寺住持,主持重建普利禅寺。
地位影响
普利禅寺初由唐朝高僧良价于咸通年间创建,他曾在此弘扬他所创的禅学新义,后其弟子本寂至江西省宜黄县曹山建寺,将良价的禅学新义阐传播,故僧众尊其为曹洞宗祖师。良价和本寂的禅风以回互细密著称,后来各地僧众尊良价为“曹洞宗匠”,将他们这一派称为曹洞宗。
曹洞宗属佛教南宗青原法系,中经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云岩昙晟而至良价,良价和他的学生本寂共同创建曹洞宗,其名取自该宗初祖洞山良价及二祖曹山之号。曹洞宗与临济、伪仰、云门、法眼合称禅宗。
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僧道元入宋,在大童山从洞山第十三代如净(1163~1228年)受法,向日本传入曹洞宗,道元被尊为日本曹洞宗太祖。至2006年日本有曹洞宗信徒五六百万,常常有日本曹洞宗信徒来曹洞山参拜。1981年4月, 日本宗教事务开发课课长滨名德永和日中友协宗教者恳谈会事务长铃木信光等一行3人到洞山考察,目睹后确认洞山为曹洞宗发祥地。1981年9 月7日,日本佛教史迹考察团松田文雄一行16人再次到洞山参谒。1985年11月,日本曹洞宗研究会申村健治一行4人来洞山参拜。
旅游信息
地点: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同安乡。
门票价格:免费。
交通信息:宜丰至洞山公路已于2005年12月全线通车,长20.027公里。路况良好,每日有定点班车往返景点至县城。
参考资料
洞山禅林.宜丰县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5 18:0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